搜索
题目内容
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火车在5s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1)3.5m/s (2)16.25m
试题分析:(1)初速度
,加速度
根据公式
可得第3s末的速度为
(2)根据公式
可得,火车在5s内的位移大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长江作业本暑假作业湖北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志诚教育复习计划系列答案
长江暑假作业崇文书局系列答案
暑假课程练习南方出版社系列答案
期末复习指导期末加假期加衔接东南大学出版社系列答案
开心假期年度总复习吉林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初中暑假作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快乐学习暑假作业东方出版社系列答案
假期作业现代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国华图书学习总动员年度总复习暑长江出版社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遇到危险忽然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
,那么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1∶1
B.3∶1
C.3∶4
D.4∶3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2 m/s,经过一段时间t后速度变为6 m/s,则
时刻速度为
A.由于t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速度
B.由于加速度a及时间t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速度
C.5 m/s
D.4 m/s
(12分)如图所示,传递带AB始终保持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将质量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皮带的A点,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B之间的距离
,
,求:
(1)物块由A点运动到速度达到2m/s时发生的位移
;
(2)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
.
(3)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发生的相对位移
和产生的热量
.
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 m/s,运动28 m后速度增加到8 m/s,则( )
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
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
2
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
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
m/s
(17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
,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2
,取g=10m/s
2
,试求:
⑴若μ
1
=0.4,μ
2
=0.1,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⑵若μ
1
=0.1,μ
2
=0.4,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⑶接第⑵问,若在铁块上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
2
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设木板足够长)
(16分)如图所示:矩形区域MNPQ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虚线框外为真空区域;半径为
、内壁光滑、内径很小的绝缘半圆管AD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直径AB垂直于水平虚线MN,圆心O为MN的中点,半圆管的一半处于电场中。一带正电的小球从半圆管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入管内,小球可视为质点,质量为
,电量为
,当小球达到B点时,对管壁的压力为
,重力加速度为
,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若小球能从矩形框的右边界NP离开电场,矩形区域MNPQ的最小面积
.
某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10s时速度达到了15m/s,之后匀速前进了20s,又立即以大小为3m/s
2
的加速度刹车,g取10m/s
2
。求:
(1)汽车加速时的加速度;
(2)该车在刹车开始后8s 内的位移;
(3)若该车的质量为2吨,前进时的阻力恒为重力的0.02倍,求加速时汽车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
汽车起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是衡量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汽车起动的快慢用车的速度从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来表示,这个时间越短,汽车起动的加速度就越大。下表中列出了两种汽车的性能指标(为了简化计算,把100km/h取为30m/s)。
起动的快慢(单位:s)
(0~30m/s的加速时间)
最大速度(m/s)
甲车
12
40
乙车
6
50
现在,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车头向着同一个方向,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200m,甲车先起动,经过一段时间乙车再起动。若两车从速度为0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内都以最大加速度起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若在乙车开出8s时两车相遇,则:
(1)甲、乙两车的起动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2)相遇时乙车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3)甲车比乙车提前运动的时间为多少?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