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根据《中国广播电视报》报道,在暑天就诊的小病人,低锌发病率高达60%以上.由于锌对人体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儿童生长发育时期测量体内含锌量已成为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引起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检测方法是取儿童的头发约50g,放在核反应堆中经中子轰击后,头发中的锌元素与中子反应生成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锌,其核反应方程式为${\;}_{30}^{64}$Zn+${\;}_{0}^{1}$n→${\;}_{30}^{65}$Zn.${\;}_{30}^{65}$Zn衰变放射出能量为1115eV的γ射线,通过测定γ射线的强度可以计算出头发中锌的含量.关于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_{30}^{64}$Zn和${\;}_{30}^{65}$Zn有相同的核子数 | |
B. | ${\;}_{30}^{64}$Zn和${\;}_{30}^{65}$Z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 |
C. | 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 | |
D. | γ射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 |
分析 核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γ射线是光子流,以光速传播.放在核反应堆中经中子轰击后,头发中的锌元素与中子反应生成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锌,该过程是人工核反应的过程.
解答 解:A、B: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3064Zn和3065Zn核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故A错误,B正确;
C、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故C正确.
D、γ射线是在α、β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它是光子流,以光速传播,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核子的组成,以及α衰变、β衰变的过程中放射出的三种射线的过程,难度不大,需要在学习中多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发展历程的是( )
A. |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定量地证明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 |
B. |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G | |
C. | 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变化的磁场能在其周围产生电场 | |
D. |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20.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发生了5.8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 (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frac{{R}^{2}g}{{r}^{2}}$ | |
B. | 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 |
C. | 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frac{πr}{R}$$\sqrt{\frac{r}{g}}$ | |
D. | 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功为零 |
7.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和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b点与d点场强方向相同 | |
B. | a点c点电势相同 | |
C. | 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 | |
D. | 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
17.在以速度vo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物体经过空间P点,其动能为Ek,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物体经过P点时竖直分速度为$\sqrt{\frac{{2{E_k}}}{m}-v_0^2}$ | |
B. | 此过程中物体下降的高度$\frac{E_k}{mg}-\frac{v_0^2}{mg}$ | |
C. | 此过程中物体的水平位移为$\frac{v_0}{g}\sqrt{\frac{E_k}{g}-{v_0}}$ | |
D. | 此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sqrt{\frac{3v_0^2}{4}+\frac{E_k}{2m}}$ |
2.同重力场作用下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一样,万有引力场作用下的物体同样具有引力势能.若取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零,物体距星球球心距离为r时的引力势能为Ep=-G$\frac{{m}_{0}m}{r}$(G为引力常量、m0为星球质量),设宇宙中有一个半径为R的星球,宇航员在该星球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经t秒后物体落回手中,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该星球表面上以$\sqrt{\frac{2{v}_{0}R}{t}}$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 | |
B. | 在该星球表面上以2$\sqrt{\frac{{v}_{0}R}{t}}$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 | |
C. | 在该星球表面上以2$\sqrt{\frac{{v}_{0}R}{t}}$的初速度竖直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 | |
D. | 在该星球表面上以 $\sqrt{\frac{2{v}_{0}R}{t}}$的初速度竖直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不再落回星球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