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 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 |
B. |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 |
C. | 法拉第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 | |
D. | 麦克斯韦最先提出了场的概念 |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最早通过油滴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故A错误;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故C正确;
D、法拉第最早提出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在一粗细均匀且两端封闭的U形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将A和B两端的气体隔开,如图所示,在室温下,A、B两端气体的体积都是V,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现将它竖直地全部浸没在沸水中,则( )
A. | A端气体体积比B端大 | B. | △h增大 | ||
C. | A端气体压强比B端大 | D. | △h不变 |
6.如图所示,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图中外围虚线),若测得一个极地卫星从北纬3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第一次运行至南纬60°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可看做球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以求出( )
A. | 卫星运动的周期 | B. |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 ||
C. | 卫星质量 | D. | 卫星所受的向心力 |
3.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与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 b点场强比d点场强小 | |
B. | b点电势比d点电势低 | |
C. | 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 | |
D. | 在a点给一个试探电荷+q一个沿着abc方向向右的初速度后,它会向abc的下方偏转 |
20.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44:5,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负载电阻R=25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在原线圈c、d两端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S与a连接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 | |
B. | 当S与b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0$\sqrt{2}$V | |
C. | 将S由a拨到b,电阻R消耗的功率增大为原来的4倍 | |
D. | 无论S接a还是接b,1s内电阻R上电流方向都改变50次 |
4.闭合线圈的匝数为n,所围面积为S,总电阻为R,在△t时间内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为△Φ,则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
A. | $\frac{n△Φ}{R}$ | B. | $\frac{△Φ}{nS}R$ | C. | $\frac{n△Φ}{△tR}$ | D. | $\frac{△Φ}{R}$ |
5.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原子核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原子核,经7.6天后就剩下一个氢原子核 | |
B. |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源自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 |
C. | 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 | |
D. | 在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