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用发射装置竖直向上发射一弹丸,弹丸质量为m,当弹丸运动到距离地面60m的最高点时,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沿竖直方向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1:4,爆炸后经t1=2s甲运动到地面.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爆炸后甲运动的初速度v1;
(2)爆炸后乙运动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2.
分析 (1)爆炸后甲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已知位移和时间,根据位移公式求解爆炸后甲运动的初速度v1;
(2)爆炸过程,由于外力远小于内力,系统的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爆炸后乙的速度,由位移公式求解乙运动到地面的时间.
解答 解:(1)爆炸后甲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g,则有:
h=v1t1+$\frac{1}{2}g{t}_{1}^{2}$
可得 v1=$\frac{h}{{t}_{1}}$-$\frac{1}{2}g{t}_{1}$=$\frac{60}{2}$-$\frac{1}{2}×10×2$=20m/s,方向向下.
(2)对于爆炸过程,取向下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0=m1v1+m2v2;
得 v2=-$\frac{{m}_{1}{v}_{1}}{{m}_{2}}$=-$\frac{1}{4}{v}_{1}$=5m/s,方向向上.
则h=-v2t2+$\frac{1}{2}g{t}_{2}^{2}$
解得 t2=4s
答:
(1)爆炸后甲运动的初速度v1是20m/s,方向向下.
(2)爆炸后乙运动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2是4s.
点评 对于爆炸过程,属于外力远小于内力,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这一规律经把握住,同时要掌握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在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滑3s后,又进入一水平面上继续匀减速沿直线滑行6s停下来,若运动员从斜面到水平面的短暂过程速度大小不变,则运动员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 2:1 | B. | 1:2 | C. | 4:1 | D. | 1:4 |
15.为了测量某化工厂的污水排放量,技术人员在该厂的排污管末端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流量计,该装置由绝缘材料制成,长、宽、高分别为a、b、c,左右两端开口,在垂直于上下底面方向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前后两个内侧固定有金属板作为电极,污水充满管口从左向右流经该装置时,电压表将显示两个电极间的电压U.若用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污水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污水中正离子较多,则前表面比后表面电势高 | |
B. | 前表面的电势一定低于后表面的电势,与哪种离子多少无关 | |
C. | 污水中离子浓度越高,电压表的示数将越大 | |
D. | 电压表示数U与污水流量Q成正比,与a、b无关 |
12.如图所示,OD是一水平面,AB为一光滑斜面,一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沿斜面AB滑下,最后停在水平面OD上;若光滑斜面改为AC,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物体,则物体最终还停在水平面OD上,已知物体每次由斜面底端进入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则( )
A. | 物体两次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 |
B. | 物体第一次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于第二次滑到C时的速度 | |
C. | 物体两次从A点释放到停止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 |
D. | 物体两次从A点释放到停止运动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
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3atm,保持温度不变,当压强减小2atm时,体积变化4L,则该气体原来的体积为( )
A. | $\frac{4}{3}$ L | B. | 2 L | C. | $\frac{8}{3}$ L | D. | 8 L |
16.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边长为2L的正方形,O点是其中心,a、b、c、d是各边的中点.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B、C、D上分别放置带电量为-Q、+Q、+Q、+Q的点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4k$\frac{Q}{{L}^{2}}$ | |
B. | a、b两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 |
C. | d点电势一定高于b点电势 | |
D. | 将一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沿ac连线从a移到c,电场力做负功 |
14.如图,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0打击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子弹未穿出.获得共速v时,木块恰好发生的位移为s,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d.设子弹与木块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 -f(s+d)=$\frac{1}{2}$mv2-$\frac{1}{2}$mv02 | B. | f(s+d)=$\frac{1}{2}$Mv2 | ||
C. | f•d=$\frac{1}{2}$Mv2 | D. | f•d=$\frac{1}{2}$mv02-$\frac{1}{2}$(M+m)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