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一物体做初速度不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3m/s2,在n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2.35m/s(n>3).则$\frac{n}{2}$秒末的速度为12.35m/s,在(n-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0.4 m/s.分析 由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得$\frac{n}{2}$秒末的速度;再对(n-3)的中间时刻与$\frac{n}{2}$时间段内应用速度公式可求得$\frac{n-3}{2}$秒末的瞬时速度;则可求(n-3)秒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frac{n}{2}$秒末的速度为n秒内的平均速度;即为:12.35,
(n-3)的平均速度等于$\frac{n-3}{2}$秒末的瞬时速度;对$\frac{n-3}{2}$至$\frac{n}{2}$进行分析,由运动学公式可知:
v=12.35-1.3×1.5=10.4m/s;
故答案为:12.35;10.4.
点评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推结论,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正确掌握该结论,并能做到熟练应用,很多题目可以快速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已知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88eV,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6种频率的光子 | |
B. | 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最多可释放出3种频率的光子 | |
C. | 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能使金属铯发生光电效应 | |
D. | 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铯,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8.32eV | |
E. | 用光子能量为11eV的极紫外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会有氢原子跃迁到n=2能级 |
11.如图,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 )
A. | 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θ | B. | 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零 | ||
C. | 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为2gsinθ | D. | 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为零 |
18.根据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只能对物体做功,从而向它传递热量 | |
B. | 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 |
C. | 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的 | |
D. | 物体的分子势能只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
8.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
A. | 卫星的绕行速度变大 | B. | 卫星所受向心力变大 | ||
C. | 卫星的机械能不变 | D. | 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
15.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场所形成的一簇电场线,图中E、F、G、H是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的圆周上的四个点,E、H点在y轴上,G点在x轴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负电荷在O点时的电势能小于其在G点时的电势能 | |
B. | OE间的电势差等于HO间的电势差 | |
C. | E点电势比G点的电势高 | |
D. | 将正电荷从H点移到F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其做负功 |
12.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x=4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质点P的振动频率为4Hz | |
B. | 横波传播的速度为1m/s | |
C. | 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 |
D. | 在任意4s内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24cm | |
E. | t=1s时P的坐标为(4m,0) |
13.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 | |
B. | 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是相同的 | |
C. | 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 |
D. |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