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画出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
(2):量得一只弹簧测力计3N和5N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2.5cm,则这只弹簧测力计3N刻度线与零刻度线间的距离为______cm;弹簧测力计所用弹簧的劲度数为______N/m.
(1)步骤A是提出可能的规律,即作出假设,步骤C是按照一定的原理测量出需要的数据,以便对假设进行验证,即搜集证据;
(2)依题,弹簧秤的3N和5N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2.5cm,则弹力的改变量△F=5N-3N=2N,弹簧伸长长度的改变量△x=2.5cm.根据胡克定律F=kx,k一定,则△F=k?△x,得到k=
△F
△x
=
5-3
0.025
N/m=80N/m
,根据胡克定律得到,3N刻度线离开“0”刻度线的距离x=
F
k
=
3
80
m=3.75cm

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2)3.75,8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为了探究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该实验的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2)当我们分别用相同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应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3)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2所示的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
(4)试根据第(2)、(3)项中的信息,完成并填写下表:
次数1234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2W3W4W
小车速度v(m∕s)1.01.4152.0
小车速度v2(m2∕s21.02.04.0
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