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A. | 20s末A、B相遇 | B. | A做匀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 | ||
C. | 20s末A、B相距最远 | D. | 40s末A、B相遇 |
分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解答 解:A、前20s内A物体速度大、B的速度小,A在B的前方,所以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20s-40s内,后方的物体B速度大,两物体间距减小,则20s末A、B相距最远.故A错误,C正确.
B、A的速度不变,做匀速运动,B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运动.故B正确.
D、由图读出,t=40s时刻,A图线的“面积”等于B图线的“面积”,说明A的位移等于B的位移,两物体又是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说明40s末两者相遇,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关键要明确斜率表示加速度、理解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A. | A的速度为vcosθ | B. | A的速度为vsinθ | ||
C. | 细绳的张力一定大于A的重力 | D. | 细绳的张力一定小于A的重力 |
A. | 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ωR | |
B. | 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 | |
C. |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为ω(R+h) | |
D. |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为 |
A. | 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 |
B. | 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 |
C. | 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 |
D. | 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 |
A. |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 |
B. | 2min只能分成120个时刻 | |
C. |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 |
D. | 在时间轴上,时刻对应的是一个点,时间对应的是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