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 |
B. | 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 |
C. | 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 |
D. | 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 |
分析 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波长越长,越易观察波动性,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明显,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比较质子和电子的波长,波长越长分辨率越高
解答 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故A正确;
B、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B错误.
C、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C错误;
D、质子动量比电子大的多,根据λ=$\frac{h}{P}$,可知与电子流速度相同的质子流具有更短的波长,即具有更高分辨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理学史,知道各个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不能混淆,注意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区别,难度不等,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甲、乙两物体在t=0时的位置如图(a)所示,之后它们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b)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 t=2s时甲追上乙 | |
B. | 在前4s内甲乙两物体位移相等 | |
C. | 甲追上乙之前两者间的最远距离为4m | |
D. | 甲追上乙时的速度大小为8m/s |
10.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sqrt{v}$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 )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sqrt{v}$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 )
A. | 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 |
B. | 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 |
C. |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 |
D. | 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
17.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A.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 | |
B.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 | |
C.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 | |
D.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 |
7.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 | 20s末A、B相遇 | B. | A做匀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 | ||
C. | 20s末A、B相距最远 | D. | 40s末A、B相遇 |
1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 |
B. |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 |
C. | 只有做平动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 |
D. | 物体能不能看作质点主要由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程度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