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题:
(1)如图所示表头G与R1,R2,R3组成多量程伏特计,已知表头量程为500μA,内阻为300Ω,则当U1=3V,U2=100V,U3=250V时,R1,R2,R3值分别为:R1=
5700
5700
Ω,R2=
1.94×105
1.94×105
Ω,R3=
3×105
3×105
Ω
(2)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
I(A) 0.12 0.21 0.29 0.34 0.38 0.42 0.45 0.47 0.49 0.50
U(A)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a.在方框图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0-10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b.在图中描出小灯泡的U-I曲线.
c.现在测得一个电池的电动势是1.5V,内阻是2.0Ω.问:将本实验的小灯泡接在该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0.28
0.28
W.(若需作图,可以在图中画出)
分析:(1)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要串联电阻分压,串联的阻值为R=
U
Ig
-Rg,U为改装后的量程.
(2)a、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电阻较小,故采用安培表外接法;
b、在坐标系中先画出各个点,然后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
c、先画出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图线,两线的交点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就是实际电压和电流.
解答:解:(1)当U1=3V时,串联电阻阻值:R1=
U1
Ig
-Rg=
3
500×10-6
-300=5700Ω;
当U2=100V时,串联电阻阻值:R2=
U2
Ig
-R1-Rg=
100
500×10-6
-5700-300=1.94×105Ω;
当U2=250V时,串联电阻阻值:R3=
U3
Ig
U2
Ig
-R2-R1-Rg=
250
500×10-6
-1.94×105-5700-300=3×105Ω;
(2)a、需要电源、导线、电键、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压、电流要从零开始连续调节,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电阻较小,远小于电压表内阻,应采用安培表外接法,电路图如下左边图所示:

b、根据描点法作图,得到如上右图所示;
c、电源的电动势为1.5V,短路电流为
1.5
2
=0.75A,电流与路段电压的关系式为:U=E-Ir=1.5-2r,
在上图中作出电流与路段电压的图线,如图;交点坐标即为小灯泡的实际电压和电流,故功率为:P=UI=0.8×0.35=0.28W.
故答案为:(1)5700;1.94×105;3×105;(2)a、电路图如图所示;b、图象如图所示;c、0.28.
点评:(1)本题考查电压表的改装原理,明确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会求电阻阻值.
(2)本题关键要先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图线,根据交点得到电源的实际输出电压,再计算电功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请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如图所示,图甲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则此金属板的厚度为
6.200
6.200
mm;图乙是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的“×10”倍率档测量某电阻的示数,则此电阻的阻值为
190
190
Ω.
(2)某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探究活动中要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一表面粗糙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的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小沙桶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小沙桶中放入适量的沙,放手后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丁所示
①图丁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丁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0.496m/s2
0.496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0.496m/s2
0.496m/s2

②为了能够测量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CD
CD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沙桶和沙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m3g-(m2+m3)a
m2g
m3g-(m2+m3)a
m2g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出的动摩擦因数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