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如图所示的部分纸带记录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实验小车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已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00m/s2,A与B、B与C、C与D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AB=11.0cm,BC=15.0cm,CD=19.0cm,则A与B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2s,当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是vc=0.85m/s.

分析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结合小车的加速度,即可求解时间间隔.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结合A、B间的时间间隔△T,可以求出.

解答 解:由$a=\frac{△S}{T^2}$知,
那么T2=$\frac{△S}{a}$=$\frac{{x}_{BC}-{x}_{AB}}{a}$=$\frac{15.0-11.0}{1}×1{0}^{-2}$s2=0.04s2
所以T=0.2s,
即:△T=0.2s;
根据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则有:vC=$\frac{{x}_{BD}}{2T}$=$\frac{19.0+15.0}{2×0.2}×1{0}^{-2}$m/s=0.85m/s
故答案为:0.2,0.85.

点评 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静止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小球1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②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C.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或小球2的直径d
③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1•OP=m1•OM+m2•ON(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m1•OP2=m1•OM2+m2•ON2(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