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frac{50}{3}$m/s
C.从t=0.6s开始,紧接着的△t=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cm
D.从t=0.6s开始,质点Q比质点P早回到平衡位置

分析 由乙图读出该时刻即t=0.6s时刻质点A的速度方向,由甲图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由甲图读出波长,由乙图周期,求出波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倍数关系,结合一个周期内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倍振幅,求解经过△t=0.6s时A质点通过的路程.

解答 解:A、由乙图读出t=0.6s时刻质点A的速度方向为沿y轴负方向,由甲图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正向.故A错误.
B、由甲图读出该波的波长为λ=20m,由乙图周期为:T=1.2s,则波速为:v=$\frac{λ}{T}=\frac{20}{1.2}$m/s=$\frac{50}{3}$m/s.故B正确.
C、△t=0.6s=0.5T,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一个周期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是4倍振幅,则经过△t=0.4s,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S=2A=2×2cm=4cm.故C正确;
D、图示时刻质点P沿y轴正方向,质点Q沿y轴负方向,所以质点Q比质点P迟回到平衡位置,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既要理解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各自的物理意义,由振动图象能判断出质点的速度方向,更要把握两种图象的内在联系,能由质点的速度方向,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某实验小组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铁架台竖直固定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长木板一端放置在水平桌面边缘P处,另一位置放置在铁架台竖直铁杆上,使长木板倾斜放置.长木板P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时间.
实验步骤是:
①用游标卡尺测出滑块的挡光宽度L,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平衡摩擦力:以木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P处为轴,调节长木板在铁架台上的放置位置,使滑块恰好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在铁架台竖直杆上记下此位置Q1,用刻度尺测出Q1到水平面的高度H.
③保持P位置不变,长木板一端放置在铁架台竖直杆Q2上.用刻度尺量出Q1Q2的距离h1,将滑块从Q2位置由静止释放,由光电门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1
④保持P位置不变,重新调节长木板一端在铁架台上的放置位置,重复步骤③数次.
Ⅰ.滑块沿长木板由Q2运动到P的过程中,用测量的物理量回答下列问题(重力加速度已知为g):
(1)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frac{L}{{t}_{1}}$;
(2)滑块动能的变化量△Ek=$\frac{1}{2}m\frac{{L}^{2}}{{{t}_{1}}^{2}}$;
(3)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H;
(4)合力对滑块做的功W=mgh1
Ⅱ.某学生以铁架台竖起杆上的放置位置到Q1的距离h为横坐标,以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平方倒数$\frac{1}{{t}^{2}}$为纵坐标,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中描点画出如图乙所示直线,直线延长线没有过坐标原点,其原因主要是平衡摩擦力倾角过大.
15.几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拉力传感器和打点计时器研究“力做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将其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绕过一个光滑的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小车的后面连接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a.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用细线连接拉力传感器和钩码(质量为mG),将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接到小车后面,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b.将小车停在紧靠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同时记录m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
c.在小车中增加或减少砝码,重复b的操作;
d.在纸带上选取合适的点,测量各点的位移并计算对应的功和速度.

(1)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每次释放小车都应给小车一定的初速度,以平衡摩擦力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摩擦力,为消除其影响,可以将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摩擦力
C.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V
D.实验时必须保证所挂钩码的质量mG<<m
(2)某一实验小组可能因操作不当致使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v2-W关系图象不过原点,原因是平衡摩擦力过度;由图象计算出本次实验对应的m=0.4k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