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如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相关路线(有半个圆、中间两个半圆和中间直线三条路线)进行(不能重复),在最后到达C点.求此人在运动的最大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 | (3π+2)R,2R | B. | πR,2R | C. | (3π+2)R,4R | D. | (3π+2)R,0 |
分析 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答 解: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运动,当质点由A点运动到C点时,位移大小等于AC的长度,等于2R,
路程等于中央两个小半圆弧长之和,等于πR.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设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作圆周运动,电子的质量为m,电子的电量为e,静电引力恒量为k,则等效电流的电流为( )
A. | $\frac{{e}^{2}}{2πr}$$\sqrt{\frac{k}{mr}}$ | B. | $\frac{{e}^{2}}{2π}$$\sqrt{\frac{k}{mr}}$ | C. | $\frac{e}{2πr}$$\sqrt{\frac{k}{mr}}$ | D. | $\frac{{e}^{2}}{2πr}$$\sqrt{\frac{k}{m}}$ |
7.如图所示,用线连接三个物体,用力拉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起运动,在中间物体上加一小物体,仍让它们一起运动,且拉力F不变,那么中间物体两端绳的拉力FA、FB的变化情况是( )
A. | FA增大,FB增大 | B. | FA增大,FB减小 | C. | FA减小,FB增大 | D. | FA减小,FB减小 |
14.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 斜槽轨道可以不光滑 | |
B. | 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 |
C. | 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 |
D. | 为了准确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必须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 |
E. | 为了保证最后计算的准确性,必须以斜槽槽口为原点建立坐标进行测量 |
11.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两木块A和B,质量均为m.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A以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B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任意时间内,A、B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 | |
B. | 、在任意时间内,A、B组成系统的动能不变 | |
C. | 、在任意时间内,A、B所受冲量的大小相等 | |
D. | 、当弹簧压缩而又恢复原长时,A静止,B以速度v0运动 |
8.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首先提出场的概念并引入了场线的科学家是麦克斯韦 | |
B. |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 |
C. |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 |
D.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
9.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一定,夹角θ是变化的,合力为F在θ角从0°逐渐增大到180°的过程中,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A. | 从最小逐渐增加到最大 | B. | 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 ||
C. | 先增大后减小 | D. | 从最大逐渐减小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