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空气的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 | |
B. | 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 | |
C. | 布朗运动是由液体或气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 |
D. | 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 | |
E. |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热机的效率仍不能达到100%,制冷机却可以使温度降到-293°C |
分析 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结合分子力做功分析分子势能的变化;根据布朗运动的原因分析;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到液面表面积最小的趋势的力;制冷机不可能使温度降到-273℃.
解答 解:A、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的;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汽的压强与同温度下饱和汽压的比,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故A错误.
B、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故B正确.
C.根据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可知,布朗运动是由液体或气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故C正确.
D.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内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距离,所以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故D正确.
E、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知,制冷机不可能使温度降到-273℃.故E错误.
故选:BCD
点评 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方法的学习利用,是学好3-3的基本方法.此处高考要求不高,不用做太难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轻杆OA,O端用铰链固定,另一端固定着一个小球A,轻杆靠在一个质量为M,高为h的物块上;若物块与地面摩擦不计,则当物块以速度v向右运动至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物块与轻杆的接触点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A的线速度大小为$\frac{{vLsin}^{2}θ}{h}$ | |
B. | 杆转动的角速度为$\frac{v}{h}$ | |
C. | 小球A的加速度大小为$\frac{{{v}^{2}Lsin}^{4}θ}{{h}^{2}}$ | |
D. | 物块将加速向右运动 |
3.如图所示,ABCD区域中存在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BC边距地面高度$\frac{L}{2}$,正方形绝缘线圈MNPQ竖直放置,质量为m,边长为L,总电阻为R,PQ边与地面动摩擦因数为μ,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向右作直线运动通过磁场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沿QMNP | |
B. | 线圈MN边完全处于磁场中运动时,MQ两点间电势差为0 | |
C. | 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圈导线某截面的电量为$\frac{B{L}^{2}}{2R}$ | |
D. | 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若F=$\frac{{B}^{2}{L}^{2}v}{4R}$+μmg,则线圈将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
20.某质点在3s内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与时间(a-t)图象如图所示,若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第1s内发生的位移为5m | |
B. | 质点的初速度不小于29m/s | |
C. | 质点在第2s内处于失重状态 | |
D. | 质点在第3s末的机械能大于第1s末的机械能 |
7.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中心轴OO′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若外接电阻的阻值R=9Ω,线圈的电阻r=1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伏特表的示数为90V | B. | 线圈角速度为50πrad/s | ||
C. | 通过线圈的最大电流为5$\sqrt{2}$A | D. | 0.01s末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 |
B. | 液晶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 |
C.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 |
D. | 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减少,气体压强一定减少 | |
E. | 雨后叶子表面上的小水珠接近球形主要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2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与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BC在B点平滑连接,C、A两点在同-水平线上,C、B两点在同一竖直线上(中点为O),圆弧AB上的D点与O点等高.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距A点高为R的P点自由下落,从A点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AB后,恰能通过最高点C.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物块在运动过程中( )
A. | 从P点到C点合外力做功为mgR | |
B. | 从P点到C点克服摩擦力做功$\frac{1}{2}$mgR | |
C. | 经过B点前后瞬间,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将变小 | |
D. | 小物块从C点飞出后,应落在圆弧轨道BD之间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 |
B. |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 |
C. | 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的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 | |
D. | ${\;}_{83}^{210}$Bi的半衰期是5天,12 g ${\;}_{83}^{210}$Bi经过15天衰变后剩余的质量为1.5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