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如图(a)由小车、斜面及粗糙程度可以改变的水平长直木板构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装置.实验时,在水平长直木板旁边放上刻度尺,小车可以从斜面平稳地滑行到水平长直平面.利用该装置与器材,完成能体现如图(b)“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思想与方法”的实验推论(设重力加速度为g)

(1)请指出,实验时必须控制的实验条件小车开始时的位置.
(2)请表述,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推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得越远,当水平面完全光滑时,小车将滑向无穷远.
(3)图(C)是每隔△t时间曝光一次得到小车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的五张照片,测得小车之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S4,由此可估算出小车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frac{{S}_{1}+{S}_{2}-{S}_{3}-{S}_{4}}{4g•△{t}^{2}}$(需要用S1、S2、S3、S4、g、△t字符表示)

分析 (1)根据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分析实验的条件;
(2)根据实验的现象,以及斜面实验的原理分析得出实验的推论;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加速度,然后得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解答 解:(1)根据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内容与原理可知,需要小车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小车从同一个位置释放,可知需要控制的条件为开始时小车的位置;
(2)根据实验的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得越远,当水平面完全光滑时,小车将滑向无穷远;
(3)小车在水平面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则:
a=$\frac{{S}_{1}+{S}_{2}-{S}_{3}-{S}_{4}}{4△{t}^{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frac{μmg}{m}=μg$
所以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frac{{S}_{1}+{S}_{2}-{S}_{3}-{S}_{4}}{4g•△{t}^{2}}$
故答案为:(1)小车开始时的位置;(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得越远,当水平面完全光滑时,小车将滑向无穷远;(3)$\frac{{S}_{1}+{S}_{2}-{S}_{3}-{S}_{4}}{4g•△{t}^{2}}$

点评 本题要求能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明确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它是实践和思维的结晶.要理解它在物理方法上的贡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甲、乙两同学用如图甲实验所示的装置测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能显示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的时间,滑块通过绕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与测力计挂钩相连,测力计下吊着装有沙的沙桶,测力计能显示挂钩所受的拉力,滑块对长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滑块的重力大小,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为了满足实验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长木板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B.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应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C.沙和沙桶及测力计的总质量应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D.定滑轮与滑块之间的细绳应与长木板平行
(2)实验前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如图所示,其示数d=0.230cm.
(3)甲同学测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测得滑块通过甲、乙两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frac{{d}^{2}}{2L}(\frac{1}{{t}_{2}^{2}}-\frac{1}{{t}_{1}^{2}})$(用字母表示).
(4)多次改变沙桶里沙的质量,重复(3)的步骤,根据测得的多组F和a作出a-F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滑块的质量为$\frac{{F}_{0}}{{a}_{0}}$,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rac{{a}_{0}}{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