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 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5m

【答案】B

【解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位移关系分析两车位置关系.可结合几何知识分析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并求出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A. 根据“面积”大小表示位移,由图象可知,1s到3s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所以两车在t=1s时也并排行驶,故A错误;

B. 由图象可知,甲的加速度a=△v/△t=20/2=10m/s2;乙的加速度a=△v/△t=(2010)/2=5m/s2;0至1s,甲的位移x=at2=×10×12=5m,乙的位移x=v0t+at2=10×1+×5×12=12.5m,△x=xx=12.55=7.5m,即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故B正确;

C.1s末甲车的速度为:v=at=10×1=10m/s,乙车的速度v′=10+5×1=15m/s;12s时,甲的位移x1=10×1+×10×12=15m;乙的位移x2=15×1+×5×1=17.5m;在1s时两车并联,故2s时两车相距2.5m,且乙在甲车的前面,故C错误;

D.1s末甲车的速度为:v=at=10×1=10m/s,1到3s甲车的位移为:x=vt+at2=10×2+×10×22=40m,即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故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小车连接,车内放上5 个相同的钩码,另一端可悬挂钩码。小车的右端固定有宽度为d 的遮光片。利用如图的装置,实验小组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完成步骤中的填空:

(1)从小车内取1 个钩码挂在轻绳的右端,将小车从A 处由静止释放,测出A、B 间的距离为x、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1,则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v1=____; 小车的加速度a1=______。(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再从小车内取1 个钩码挂在右端钩码的下方(2 ),仍将小车从A 处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2,用m 表示一个钩码的质量,用M 表示小车的质量(不含钩码),为达到实验目的,本次操作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依次取3、4、5 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重复以上操作,得到一系列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用F 表示右端所挂钩码的总重量,如果实验操作无误,作出的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

(4)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

A、保证轻绳下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与车内钩码的总质量

B、实验前应平衡摩擦力

C、细线在桌面上的部分应与长木板平行

D、图中AB 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小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