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于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是___________。
(3)影响图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A.光照强度 B.CO2浓度 C.酶含量 D.温度
为了探究崇明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某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该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在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 实验组1 | 实验组2 | 实验组3 | 实验组4 | ||
实验处理 | 温度/℃ | 36 | 36 | 36 | 31 | 25 |
相对湿度/% | 17 | 27 | 52 | 52 | 52 | |
实验结果 | 光合速率/mgCO2.dm-2.h-1 | 11.1 | 15.1 | 22.1 | 23.7 | 20.7 |
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
A.温度 B.叶绿素含量 C.相对湿度 D.光照强度
(5)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________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 (NADPH或还原性辅酶Ⅱ) ② C3的还原 太阳光能(CH2O) 自由扩散 ABCD C 四 比较实验组二、三、四可推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1℃左右,而第四 组的25℃还远低于最适温度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中①为CO2固定,②为C3还原,②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物[H]和ATP。
分析表格: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对照组与实验组一、实验组二的温度相同,相对湿度不同,随着湿度的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实验组二、三、四的湿度相同,温度不同,随温度下降,光合速率先升高后下降,说明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在31℃左右。
(1)据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光反应产物之一[H], 作用于过程②C3的还原。
(2)图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光能。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CH2O)。CO2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的化学反应需要酶催化,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影响图过程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酶含量、温度。
(4)由表格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因此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
(5)由表格信息可知,表格中36℃、31℃、25℃三个温度条件下,31℃时光合速率最大,因此36℃高于最适宜温度,25℃低于最适宜温度,因此第四组如果温度适当提高,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题目】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表为其中某些液体成分a、b、c、d的测定数据,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 Na+ | K+ | Ca+ | Mg+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a | b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c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d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或abcd组成的
B.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④和d
C.流经该组织后,②中的尿素含量增加,则表明③中进行了脱氨基作用
D.①的成分与b比较接近,能够运输脂肪的只有①
【题目】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0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0 |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