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中的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是该细胞的分裂图像。据图回答(括号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甲中,Y期代表_____;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_____期的细胞,1时期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图乙中,组蛋白基因在表达蛋白质过程中,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细胞结构是_____。
A.[5] B.[6] C.[7] D.[8] E.[9] F.[10]
(4)假设控制该动物某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若图丙中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4号染色体上有B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是_____。
(5)为了研究该细胞的分裂情况,实验人员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该细胞,追踪放射性的去向,得到该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D.“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E.中心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F.在CD阶段细胞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及着丝粒分裂的现象
【答案】DNA合成前期(G1期) 中 核仁、核膜 [6]细胞核 [7]核糖体 ABDF 3号、7号 CE
【解析】
(1) 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其中Y期代表DNA合成前期(G1期),S期代表DNA合成期,X期代表DNA合成后期(G2期),1~4分别表示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因此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通常选该时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即图甲中2时期。1时期为分裂前期,此时期消失的细胞结构有核仁和核膜。
(2) 组蛋白基因表达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会发生碱基配对。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分别是图乙中的[6]细胞核和[7]核糖体。
(3) 图乙中,[5]内质网和[10]高尔基体均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8]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6]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而[7]核糖体与[9]中心体都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综上分析,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细胞结构是[5]、[6]、[8]、[10]。
故选ABDF。
(4) 假设控制该动物某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则该动物是二倍体。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两极对应的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通过着丝点分裂而形成,正常情况下两极对应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的基因相同。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综上分析可推知:若图丙中2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4号染色体上有B基因,则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是3号、7号。
(5) A、C、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且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据此可知:BC阶段和DE阶段均为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A错误,C正确;
B、CD阶段为分裂期,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错误;
D、“BC+CD”或“DE+EF”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D错误;
E、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在间期倍增的两组中心粒在分裂期的前期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这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分裂期的中期和后期,星射线牵引染色体运动,而每个中心体是由2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所以中心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E正确;
F、CD阶段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因此在CD阶段细胞中会出现着丝粒分裂的现象,但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F错误。
故选 CE。
【题目】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于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是___________。
(3)影响图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A.光照强度 B.CO2浓度 C.酶含量 D.温度
为了探究崇明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某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该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在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 实验组1 | 实验组2 | 实验组3 | 实验组4 | ||
实验处理 | 温度/℃ | 36 | 36 | 36 | 31 | 25 |
相对湿度/% | 17 | 27 | 52 | 52 | 52 | |
实验结果 | 光合速率/mgCO2.dm-2.h-1 | 11.1 | 15.1 | 22.1 | 23.7 | 20.7 |
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
A.温度 B.叶绿素含量 C.相对湿度 D.光照强度
(5)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________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