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高血氢症又称OTC症,患者由于缺乏鸟氨酸氢甲酰基转移酶,尿素循环中断,血氨、尿乳清酸等增高,常有厌食、易怒、昏睡、呕吐等症状.某研究小组调查了甲、乙 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绘制成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甲病(A、a基因控制)为OTC症.乙病(B、b基因控制)在男性中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在女性中是隐性纯合子才会表现患病.已知Ⅰ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Ⅱ9为纯合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机理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性状.Ⅱ3与Ⅱ4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frac{1}{8}$.
(3)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Ⅱ7的基因型为BBXAY,若Ⅱ7与Ⅱ8为异卵双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Ⅱ5与Ⅱ6生一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frac{3}{16}$.
(4)调查乙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某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男性中就表现患病,而在女性中则是正常,可能的原因是受到性激素的影响.

分析 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Ⅰ-2不患病,Ⅱ-1患有甲病,且Ⅰ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2不患乙病,Ⅱ-2患有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Ⅱ-9为正常纯合子,因此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判断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后,根据遗传系谱图和题干信息判断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可能的概率,然后应用分解组合法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计算.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3、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具有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

解答 解:(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单基因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分析遗传系谱图和题意可知,Ⅰ-1、Ⅰ-2不患病,Ⅱ-1患有甲病,且Ⅰ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是由于缺乏鸟氨酸氢甲酰基转移酶引起的,因此体现了基因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分析题图可知,Ⅱ-3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各占$\frac{1}{2}$,Ⅱ-4的基因型为XAY,Ⅱ3与Ⅱ4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XaY=$\frac{1}{2}$×$\frac{1}{4}=\frac{1}{8}$.
(3)由Ⅰ-1、Ⅰ-2不患乙病,Ⅱ-2患有乙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Ⅱ-9为正常纯合子,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意知,男性中只要有一个b基因就表现患病,Ⅱ-7是不患乙病的男性,因此基因型为BB,且不患甲病,所以对与甲病和乙病来说,Ⅱ-7的基因型是BBXAY;Ⅱ-8也是两种病都不患的男性,因此基因型也是BBXAY;分析甲病:Ⅱ-5不患病,基因型为XAXA或XAXa,各占$\frac{1}{2}$,Ⅱ-6不患甲病,基因型为XAY,Ⅱ-5、Ⅱ-6婚配生的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XaY=$\frac{1}{2}$×$\frac{1}{2}=\frac{1}{4}$;再分析乙病:Ⅱ-5是不患乙病的女性,但是有一个不患乙病的兄弟(BB)和一个患乙病的兄弟(-b),因此其父亲的基因型为BB,母亲的基因型为Bb,该女性的基因型是BB或Bb,各占$\frac{1}{2}$,Ⅱ-6患乙病,且患有乙病的姐妹(bb),因此父亲的基因型为Bb、母亲的基因型为Bb,该男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分别占$\frac{1}{3}$、$\frac{2}{3}$,Ⅱ-5、Ⅱ-6婚配所生男孩正常的概率是BB=$\frac{1}{2}×\frac{2}{3}×\frac{1}{2}+\frac{1}{2}×\frac{2}{3}×\frac{1}{4}=\frac{1}{4}$,患乙病的概率是1-$\frac{1}{4}=\frac{3}{4}$,因此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frac{1}{4}×\frac{3}{4}=\frac{3}{16}$.
(4)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具有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某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男性中就表现患病,而在女性中则是正常,可能的原因是受性激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frac{1}{8}$
(3)常  BBXAY    100%    $\frac{3}{16}$
(4)患者家系    性激素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结合题干信息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微量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将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秋水仙素溶液浓度(%)处理株数(棵)处理时间(d)成活率(%)变异率(%)
滴芽尖生长点法0.05[K]3051001.28
0.186.424.3
0.274.218.2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被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鉴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去变异植株幼嫩的芽尖进行固定,再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制得变异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图1所示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④需通过0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图2中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G-C、A-U、C-G、U-A.

(6)关于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⑥在①上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B.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合成⑥的场所在细胞质
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