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微量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将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秋水仙素溶液浓度(%)处理株数(棵)处理时间(d)成活率(%)变异率(%)
滴芽尖生长点法0.05[K]3051001.28
0.186.424.3
0.274.218.2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被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鉴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去变异植株幼嫩的芽尖进行固定,再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制得变异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图1所示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④需通过0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图2中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G-C、A-U、C-G、U-A.

(6)关于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⑥在①上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
B.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C.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合成⑥的场所在细胞质
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分析 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表中数据表明:用0.1%秋水仙素滴芽尖生长点时,变异率最高.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的方法,它们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翻译过程.图2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⑥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解答 解:(1)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而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但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最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因为该时期染色体数目清晰,形态稳定,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可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这样即可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图2所示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④RNA需通过核孔(0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图2中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G-C、A-U、C-G、U-A.
(6)A.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⑥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所用原料是氨基酸,A正确;
B.②③④⑤都是以同一个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的,因此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相同,B错误;
C.①是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的;⑥是核糖体(含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的,C正确;
D.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可见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故答案:
(1)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    被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3)漂洗    染色     有丝分裂中期
(4)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5)RNA聚合酶    0    G-C、A-U、C-G、U-A
(6)B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考查染色体变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数据处理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及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