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乙烯与Cl2完全加成,然后再与Cl2完全取代,共需5mol Cl2 | |
B. | 乙烯、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两者的褪色原理相同 | |
C. | 2-丁烯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 |
D. | 研究有机物一般要经过的基本步骤为: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其中最早提出元素定量分析的是法国化学家李比希 |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_{3}^{2-}$═CaCO3↓ | |
B. | 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_{4}^{+}$+HS${O}_{3}^{-}$+2OH-$\frac{\underline{\;\;△\;\;}}{\;}$ NH3↑+S${O}_{3}^{2-}$+2H2O | |
C. | 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 | |
D. |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_{4}^{2-}$+H++OH-═BaSO4↓+H2O |
7.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
B. | 金属单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时一定作还原剂 | |
C. | 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就一定容易 | |
D. | 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 |
B. |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了丁达尔现象 | |
C. |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半透膜只允许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 |
D. |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
4.如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 评 价 |
A |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 SO42-沉淀完全: 2H++SO42-+Ba2++2OH-=BaSO4↓+2H2O | 正 确 |
B | 向碳酸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CO32-+2H+=CO2↑+H2O | 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
C |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Fe3++3H2O=Fe(OH)3↓+3H+ | 正 确 |
D |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OH-+CO2=HCO3- | 正 确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1L 1mol/L 盐酸中含有HCl分子数为 1NA | |
B. | 常温常压下,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 |
C. | 实验室分别用KClO3和H2 O2制取3.2g O2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4NA | |
D. | 常温常压下,16 g 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8NA |
2.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可行的是( )
0 172756 172764 172770 172774 172780 172782 172786 172792 172794 172800 172806 172810 172812 172816 172822 172824 172830 172834 172836 172840 172842 172846 172848 172850 172851 172852 172854 172855 172856 172858 172860 172864 172866 172870 172872 172876 172882 172884 172890 172894 172896 172900 172906 172912 172914 172920 172924 172926 172932 172936 172942 172950 203614
A. |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 |
B. | 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 | |
C. | 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 |
D. | 分别配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