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图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当溶液至红褐色时继续煮沸 | |
B. | 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
C. | 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 |
D. | 用图4所示装置配制实验所需100mL0.1mol/LNaCl溶液 |
20.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22.4 L氢气含有的氢分子数为NA | |
B. | 常温常压下,18 g水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 |
C. | 23g 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 |
D. | 0.3 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6NA |
19.依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 |
B. | 氯化钠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不需要通电 | |
C. | 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 | |
D. | 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周围水分子数相同 |
18.某溶液中含有较大浓度的H+、Fe2+、SO42- 时,下列物质不与其中离子反应的是( )
A. | CuCl2 | B. | BaCl2 | C. | HNO3 | D. | NaOH |
17.下列物质不能由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A. | HCl | B. | FeCl2 | C. | CuCl2 | D. | NaCl |
16.NaHCO3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关于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一种钠盐 | B. | 是一种酸式盐 | C. | 水溶液显酸性 | D. | 是一种电解质 |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以下三种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摩擦剂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iO2(填化学式,下同);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Al(OH)3.
(2)两面针儿童牙膏中摩擦剂成分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3)从摩擦剂成分考虑,向珍珠防臭牙膏样品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中华透明牙膏摩擦剂SiO2是工业制备晶体硅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牙膏品牌 | 两面针儿童牙膏 | 珍珠防臭牙膏 | 中华透明牙膏 |
摩擦剂 | 氢氧化铝 | 碳酸钙 | 二氧化硅 |
(1)上述三种摩擦剂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iO2(填化学式,下同);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Al(OH)3.
(2)两面针儿童牙膏中摩擦剂成分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3)从摩擦剂成分考虑,向珍珠防臭牙膏样品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中华透明牙膏摩擦剂SiO2是工业制备晶体硅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3.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不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变质的是( )
A. | 氯水 | B. | Na2SiO3溶液 | C. | 浓HNO3 | D. | FeSO4 |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0 170181 170189 170195 170199 170205 170207 170211 170217 170219 170225 170231 170235 170237 170241 170247 170249 170255 170259 170261 170265 170267 170271 170273 170275 170276 170277 170279 170280 170281 170283 170285 170289 170291 170295 170297 170301 170307 170309 170315 170319 170321 170325 170331 170337 170339 170345 170349 170351 170357 170361 170367 170375 203614
A. | 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 |
B. | 铝与稀盐酸反应:2Al+6H+═2Al3++3H2↑ | |
C. |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3++Cu═Fe2++Cu2+ | |
D. |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