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对金属锌与浓硫酸的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不当的是( )
A. | 若金属锌足量,反应所放出的气体应为混合物 | |
B. | 反应消耗的锌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 | |
C. | 反应中所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2倍 | |
D. | 由于金属铝的活动性强于锌,所以铝与浓硫酸的反应一定比锌与浓硫酸反应剧烈 |
9.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 |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 B. | 水、氨气 | ||
C. | 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 | D. | 水、HCl |
8.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 |
B. | 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实验室里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 |
C. |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跟铜缓慢反应,浓硫酸可与铜片迅速反应 | |
D. | 实验室可以用浓硝酸来制氢气 |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 石英与烧碱溶液反应:SiO2+2OH-═SiO32-+H2O | |
B.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2OH-═CO32-+H2O | |
C. | 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2H++SiO32-═H2SiO3↓ | |
D. | 向碳酸钙上滴稀硝酸:CO32-+2H+═H2O+CO2↑ |
6.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同二氧化碳一样,二氧化硅分子是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 |
B. |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为气态,二氧化硅为固体 | |
C. | SiO2同CO2一样也能与CaO反应生成盐 | |
D. | SiO2仅用来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正四面体,不仅存在于二氧化硅晶体中,而且存在于所有硅酸盐矿石中 |
5.有科学家认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硅可能成为新型能源的依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存在大量硅单质 | |
B. | 自然界的硅易开采,且可再生 | |
C. | 硅燃料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优质燃料 | |
D. | 硅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有效地控制 |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③建造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金刚石与金刚砂的成分相同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①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③建造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金刚石与金刚砂的成分相同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 | ①②③ | B. | ②④ | C. | ③④⑤ | D. | ①③⑤ |
3.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 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 |
B. | 将石灰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 |
C. | 将100mL0.10mol/L盐酸溶液分别逐滴滴入到10mL1.00 mol/L的碳酸钠溶液或10mL1.00 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两者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明显强于碳酸钠 | |
D. |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弱于碳酸钠溶液 |
2.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O32-+SO2+H2O=2HCO3-+SO32- | |
B. | 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Fe2++I2 | |
C. | 少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2++4Br-═6Cl-+2Fe3++2Br2 | |
D. | NaHCO3溶液水解:HCO3-+H2O=H2CO3+OH- |
1.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 )
0 168474 168482 168488 168492 168498 168500 168504 168510 168512 168518 168524 168528 168530 168534 168540 168542 168548 168552 168554 168558 168560 168564 168566 168568 168569 168570 168572 168573 168574 168576 168578 168582 168584 168588 168590 168594 168600 168602 168608 168612 168614 168618 168624 168630 168632 168638 168642 168644 168650 168654 168660 168668 203614
A. |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 |
B. |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
C. | 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 |
D. | 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