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15 mol |
B.n(Na+)∶n(Cl-) 可能为7∶3 |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n一定大于0.15 mol |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7∶2∶1 |
B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由于产物生成的三种物质NaCl、NaClO、NaClO3,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都为1;1的关系。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钠的原子总数等于氯的原子总数。所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3乘以10再除以氯的原子个数2,等于0.15摩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首先溶液有NaOH:0.03×10=0.3mol,NaCl化合价降低为氧化产物,NaClO、NaClO3化合价升高为还原产物。
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又因为是加热进行故体系中不会有HCl等
反应体系中进行的反应有
Cl2+2NaOH=NaCl+NaClO+H2O (1)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2)
式中n(Na+):n(Cl-)=2:1,(2)式中n(Na+):n(Cl-)=6:5,
所以6:5<n(Na+):n(Cl-)<2:1,故B错;
C选项,上述反应(1)中转移的电子为0.15mol,反应(2)中转移的电子为0.25mol;所以电子转移的数目应是大于0.15摩尔,小于0.25摩尔。所以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n一定大于0.15 mol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计算物质的量以及电子转移的相关知识点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色。淀粉KI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无明显变化。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是CuI2,棕色溶液含有I2 |
B.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l e- 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 |
C.通入SO2时,SO2与I—反应,I—作还原剂 |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
对于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既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B.氧元素被还原,硫元素被氧化 |
C.每有3 mol S参加反应转移6 mol电子 |
D.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从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上述反应原理最相似的反应是 ( )
A.2NaBr+Cl2===Br2+2NaCl |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
C.2H2S+SO2===3S↓+2H2O |
D.Cl2+H2O===HCl+HclO |
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4 mol | B.0.21 mol | C.0.16 mol | D.0.14 mol |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化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Ksp(ZnS)<Ksp(CuS) |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已知常温下可用Co2O3制备Cl2,反应前后存在六种微粒:Co2O3﹑H2O﹑Cl2、H+ 、Cl-和Co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化产物为Cl2 |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C.若有3mol H2O生成,则反应中有2mol电子转移 |
D.当该反应生成2.24L Cl2时,则反应中有0.1mol电子转移 |
下列离子中,只有还原性的是
A.Na+ | B.Fe2+ | C.Br— | D.S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