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步骤回答问题:
(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HBr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HBr和Br2;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l0mL水、8mL l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苯,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C(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B(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r2$\stackrel{Fe}{→}$+HBr.
分析 (1)苯与液溴反应生成HBr,HBr遇水蒸气形成白雾;苯的卤代反应是放热反应,液溴易挥发,所以尾气中有HBr及挥发出的Br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2)溴苯中含有溴,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BrO溶于水中,而溴苯不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溶于水,分液后,然后加干燥剂;
(3)根据分离出的粗溴苯中含有未反应的苯,分离互溶的液体,利用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4)根据制取溴苯所加的液体的体积以及溶液的体积一般不超容器的$\frac{2}{3}$,不少于$\frac{1}{3}$;
(5)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溴苯.
解答 解:(1)苯与液溴反应生成HBr,HBr遇水蒸气形成白雾;苯的卤代反应是放热反应,液溴易挥发,所以尾气中有HBr及挥发出的Br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HBr;吸收HBr和Br2;
(2)溴苯提纯的方法是:先水洗,把可溶物溶解在水中,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再加NaOH溶液,把未反应的Br2变成NaBr和NaBrO洗到水中,然后加干燥剂,无水氯化钙能干燥溴苯,
故答案为: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干燥;
(3)反应后得到的溴苯中溶有少量未反应的苯,苯和溴苯互溶,但苯的沸点低,所以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溴苯留在母液中,
故答案为:苯;C;
(4)操作过程中,先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最后向a中加入10mL水,共约30mL,所以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50mL,
故答案为:B;
(5)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溴苯,反应方程式为+Br2$\stackrel{Fe}{→}$+HBr,
故答案为:+Br2$\stackrel{Fe}{→}$+HBr.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实验操作步骤及基本操作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A. | 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形成时放出能量 | |
B. |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 |
C. | 中和热是稀酸与稀碱反应生成1molH2O释放的能量 | |
D. | 燃料电池能将全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A. | 氯化钡 | B. | 硫酸铜 | C. | 硝酸钾 | D. | 氯酸钾 |
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数量 | 密度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乙醇 | 100 | 0.9618 | 161 | 微溶于水 |
环乙烯 | 82 | 0.8102 | 83 | 难溶于水 |
1.【合成】:在a中加入20.00g纯环己醇及2小块沸石,冷却搅动下缓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2.【提纯】:将反应后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 Na2CO3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CaCl2.再进行蒸馏最终获得12.30g纯环己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暴沸.
(2)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检漏.本实验分液所得产物应从上口倒出(填“上口”或“下口”).
(4)提纯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H2SO4,加入无水CaCl2的作用是干燥所得环己烯.
(5)本实验所得环己烯的产率是75%(产率=$\frac{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a | b | c | d | |
① | Si | SiO2 | H2SiO3 | Na2SiO3 |
② | N2 | NO | NO2 | HNO3 |
③ | Cu | CuO | Cu(OH)2 | CuSO4 |
④ | Na | NaCl | Na2CO3 | NaHCO3 |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