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工业上采用CO2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重要化工原料CH3OH的工艺:CO2(g)+3H2(g)?CH3OH(g)+H2O(g).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2L恒容的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测得n(CO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表: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CO2)(mol) | 0.40 | 0.35 | 0.31 | 0.30 | 0.30 | 0.30 |
(1)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25%.
(2)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C.
A.υ(H2)=3υ(C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υ逆(CO2)=υ正(CH3OH)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一定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有C.
A.及时分离出产物 B.适当降低温度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CO2浓度.
分析 (1)3s时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二氧化碳为0.3mol,消耗的二氧化碳为0.4mol-0.3mol=0.1mol,二氧化碳转化率=$\frac{反应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二氧化碳起始物质的量}$×100%;
(2)A.未指明正逆速率,不能确定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
C.不同物质表示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内密度始终不变;
(3)A.及时分离出产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低;
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
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解答 解:(1)3s时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二氧化碳为0.3mol,消耗的二氧化碳为0.4mol-0.3mol=0.1mol,二氧化碳转化率=$\frac{0.1mol}{0.4mol}$×100%=25%,故答案为:25%;
(2)A.未指明正逆速率,不能确定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均为正反应速率,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若方便表示正逆速率,反应到达平衡,故A错误;
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压强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υ逆(CO2)=υ逆(CH3OH),而 υ逆(CO2)=υ正(CH3OH),则 υ逆(CO2)=υ正(CO2),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容器内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3)A.及时分离出产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低,故A错误;
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降低,故B错误;
C.增大反应物二氧化碳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状态判断、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等,比较基础,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
②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 )
A. | +262.6 kJ•mol-1 | B. | -131.3 kJ•mol-1 | C. | +131.3 kJ•mol-1 | D. | -352.3 kJ•mol-1 |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2)如图中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b.用O2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1.5×10-3mol•L-1•s-1.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据此判断:
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②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值增大(“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5)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水蒸气和氮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H=-641.63 kJ•mol-1.
②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③发射卫星可用肼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
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O2(g)═$\frac{3}{2}$N2(g)+2H2O(g)△H=-567.85 kJ•mol-1.
查询资料,得有关物质的数据如表:
25℃时 | pH值 |
饱和H2S溶液 | 3.9 |
SnS沉淀完全 | 1.6 |
FeS开始沉淀 | 3.0 |
FeS沉淀完全 | 5.5 |
(2)操作II中,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①除去溶液中的Sn2+离子;②防止Fe2+被氧化;③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防止Fe2+离子生成沉淀.
(3)操作IV的顺序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4)操作IV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5)已知常温下,Ksp[Fe(OH)2]=1.64×10-14,则求得反应:Fe2++2H2O?Fe(OH)2+2H+的平衡常数为:0.6×10-14(保留1位小数)
(6)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2.850g绿矾产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97.5%.(保留3位小数)
+$\frac{\underline{\;浓H_{2}SO_{4}\;}}{△}$+H2O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水中溶解性 | |
异戊醇 | 88 | 0.8123 | 131 | 微溶 |
乙酸 | 60 | 1.0492 | 118 | 溶 |
乙酸异戊酯 | 130 | 0.8670 | 142 | 难溶 |
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碳酸氢钠;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d(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醇的转化率;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干燥乙酸异戊酯;
(6)在图2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b(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c;A.30% B.40% C.50% D.6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高(填高或者低)原因是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A. | 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 |
B. | 用乙醇作萃取剂可以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 |
C. | 乙醇、乙烷和苯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 |
D. | 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
A. |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
B. |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中液体的液面以下 | |
C. | 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 |
D. |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
A. | 18.4mol | B. | 18.4mol•L-1 | C. | 20.4 | D. | 20.4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