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乙炔在Pd表面选择加氢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Pd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正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kJ·mol-1
B.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
C.Pd为固体催化剂,其表面积大小对催化效果无影响
D.C2H2*+H*→C2H3*只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答案】A
【解析】
A.垒能即活化能, C2H2++H*→C2H3+的活化能为66 kJmol-1,C2H3++H*→C2H4+的活化能为85 kJmol-1,所以该历程中最大能垒为85 kJmol-1,故A正确;
B.据图可知可知吸附反应过程能量降低,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Pd为固体催化剂,其表面积越大吸附的反应物越多,催化效果越好,故C错误;
D.据图可知C2H2*+H*→C2H3*的过程中有能量的上升,说明有化学键的断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题目】为验证氧化性Cl2 > Fe3+ >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 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 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 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 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 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 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 Fe3+ > SO2的是_______(填“甲”“乙”“丙”)。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
甲 | 有Fe3+无Fe2+ | 有SO42- |
乙 | 既有Fe3+又有Fe2+ | 有SO42- |
丙 | 有Fe3+无Fe2+ | 有Fe2+ |
(6)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2+(aq)+ SO32-(aq)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FeCl3与 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和F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