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2O3NaAlO2(aq)
Al(OH)3
②SSO3
H2SO4
③饱和NaCl(aq)NaHCO3
Na2CO3
④FeFe3O4
FeCl3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A
解析试题分析:①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再通入CO2生成Al(OH)3,正确;②S与O2点燃生成SO2,错误;③饱和NaCl溶液通入NH3和CO2,生成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Na2CO3,正确;④Fe3O4与HCl反应生成FeCl3和FeCl2,错误,故A项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单质Fe与Cl2、S反应的产物可以判断Cl2和S的氧化性强弱 |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
C.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
D.干燥的氯气可使湿润的pH试纸退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
甲~丁是含同一种元素的四种物质,甲和丁分别是该元素的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甲不可能是
A.S | B.Si | C.Al | D.Fe |
含某元素的物质间能实现如下直接转化,该元素是
A.碳 | B.氮 | C.硫 | D.钠 |
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人们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相同质量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A.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 B.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
C.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 D.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
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和Cl2,品红均褪色 |
B.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
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Hg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
D.分别加热盛有NH4Cl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
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其产品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取粗硅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为CO |
B.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的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C.黄铜矿冶炼铜时。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作冶炼铁的原料 |
D.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C.NaCl 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刚好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
D.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会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O4溶液,沉淀不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