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 | Y | ||
Z | W |
A. |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 |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 | |
C. | X、Y、Z元素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 |
D. | W的单质具有漂白性,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
分析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O,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为C,Z为S,W为Cl,
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C、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判断;
D、根据氯气与水生成次氯酸能漂白.
解答 解: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O,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为C,Z为S,W为Cl,
A、元素非金属性C<O,所以氢化物越稳定C<O,故A正确;
B、元素非金属性Cl>S>C,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故 B正确;
C、C、O、S都可以形成多种单质,故C正确;
D、根据氯气与水生成次氯酸能漂白,所以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考查,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大气污染物NOx、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2.5)等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生长因此应加强对其检测和治理.
(1)NOx可导致的环境问题有ab(选填编号).
a.酸雨 b.臭氧层受损
(2)为减少SO2的排放,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是b(选填编号).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3)为降低NOx的排放,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NOx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2XCO+2N0X$\frac{\underline{\;催化剂\;}}{\;}$2XCO2+N2.
(4)某研究小组对PM2.5进行监测时,取其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据此可判断试样中c(H+)=8×10-5mol/L.
(1)NOx可导致的环境问题有ab(选填编号).
a.酸雨 b.臭氧层受损
(2)为减少SO2的排放,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是b(选填编号).
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3)为降低NOx的排放,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NOx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2XCO+2N0X$\frac{\underline{\;催化剂\;}}{\;}$2XCO2+N2.
(4)某研究小组对PM2.5进行监测时,取其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离子 | H+ | Na+ | NH4+ | NO3- | SO42- |
浓度(mol/L) | 1×10-5 | 2×10-5 | 3×10-5 | 4×10-5 |
2.如图,表示正反应是吸热的是( )
A. | B. | ||||
C. | D. |
19.设NA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足量铁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 |
C. | 常温常压下,46 g N02和N20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 |
D. | 标准状况下,2.24 LC02与足量镁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
3.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Fe2+被Cl2氧化生成Fe3+,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钾,所以溶液变红.
(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3+.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
(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 .
①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SCN-中的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硫元素.
③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他的实验方案是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A中存在,SCN-中氮元素被氧化成.
④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6mol.
操 作 | 现 象 |
通入氯气至过量 | I.A中溶液变红 II.稍后,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
(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Fe2+被Cl2氧化生成Fe3+,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钾,所以溶液变红.
(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3+.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
(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 .
①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SCN-中的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硫元素.
③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他的实验方案是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A中存在,SCN-中氮元素被氧化成.
④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6mol.
4.X+、Y2+、Z3+、W2-均为第三周期元索的简单离子,其中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微粒是( )
A. | X+ | B. | Y2+ | C. | Z3+ | D. | W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