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酸性溶液中,HCO${\;}_{3}^{-}$、CO${\;}_{3}^{2-}$、Na+可大量共存
B.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常温常压下,3.0g乙烷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0.6NA
C.实验室中,常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
D.用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分析 A.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存在酸性溶液中;
B.3.0g乙烷,其物质的量为$\frac{3.0g}{30g/mol}$=0.1mol,含有的碳氢键数0.1mol×6×NA
C.玻璃中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D.HCl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 解:A.某酸性溶液中,HCO3-、CO32-均与H+反应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3.0g乙烷,其物质的量为$\frac{3.0g}{30g/mol}$=0.1mol,含有的碳氢键数0.1mol×6×NA=0.6NA,故B正确;
C.玻璃中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应利用塑料瓶,故C错误;
D.HCl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用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离子共存、物质的量计算及性质与用途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相关计算公式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实验化学】
水杨酸甲酯最早是在1843年从冬青植物中提取出来,故俗称冬青油.现被广泛用于精细品化工中作溶剂,防腐剂,固定液;也用作饮料、食品、牙膏、化妆品等的香料;以及用于生产止痛药、杀虫剂、擦光剂、油墨及纤维助染剂等.
在实验室中合成冬青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放入6.9g水杨酸和30m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6mL浓硫酸,混匀.
②加入1~2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石棉网上保持85~95℃,加热回流1.5~2h.
③反应完毕,将烧瓶冷却,改回流装置为蒸馏装置,回收溶剂和多余的甲醇.
④待装置冷却后,向烧瓶中加入25mL正己烷,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分离.
⑤取得有机层后,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50mL 5% NaHCO3洗1次(溶液呈弱碱性),30mL水洗1次(产物皆在下层),有机层得到粗酯.
⑥然后将粗酯进行蒸馏,收集221℃~224℃的馏分.
(1)步骤⑤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主要是除去苯甲酸钠和碳酸氢钠等杂质.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后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步骤②中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步骤⑤中加入NaHCO3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水杨酸,将冬青油中的甲醇溶解,便于液体分层,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⑥中粗酯的主要成分有正己烷、甲醇.
1.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实验室制备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的反应如下:2NH3(g)+CO2(g)?NH2COONH4(s)△H<0
副反应有:NH2COONH4+H2O?NH4HCO3+NH3↑; NH2COONH4(s)$\stackrel{△}{?}$2NH3(g)+CO2(g)等.已知干燥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外套冷却的反应器时,在器壁上会形成一层致密、坚硬、粘附力极强的氨基甲酸铵.这层不良导热物不仅影响散热,而且也使产物不易取出.因此,在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图1下:

注:四氯化碳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I)合成:把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细小晶体悬浮在四氯化碳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Ⅱ)分离与提纯:将氨基甲酸铵从四氯化碳中分离,重结晶提纯.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
(2)合成过程中使用了四氯化碳,且用电动搅拌器不断搅拌,理由是使用四氯化碳作为分散剂,搅拌是为了使NH3与CO2充分接触,并避免产物在器壁上的粘附.
(3)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4)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并得到干燥产品的实验方法是C
A.过滤后,常压加热烘干        
B.抽滤后,高压加热烘干
C.过滤后,真空40℃以下烘干  
D.抽滤后,真空40℃以下烘干
(5)尾气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双通玻璃管的作用:防止倒吸;浓硫酸的作用: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