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对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图可判断反应的△H<0
B.
根据图,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调节pH至3~5
C.
图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且p1>p2
D.
图 可表示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分析 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B.CuO和酸反应生成铜盐,降低溶液的pH值,从而使铁离子转化为沉淀;
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含量降低;
D.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解答 解: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H>0,故A错误;
B.CuO和酸反应生成铜盐,降低溶液的pH值,使铁离子转化为沉淀,从而达到除杂目的,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含量降低,根据图象知,改变条件时平衡不移动但缩短反应时间,所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且压强p1<p2,故C错误;
D.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通入氨气时,氨气和醋酸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除杂、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等知识点,侧重据此基本理论,注意A中平衡点及反应方向的判断、注意C中反应方程式特点,易错选项是D,注意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已知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都位于前四周期.A位于周期表的s区,其原子中电子层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E有“生物金属”之称,E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F处于周期表中第9列.
(1)B、C、D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低顺序为CH4<NH3<H2O,稳定性顺序为CH4<NH3<H2O.
(2)同时含有A、B、D三种元素的化合物M是此类物质中为数不多的气体,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则M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3:1,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M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的原因是甲醛能和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3)C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E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4)“生物金属”E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与铜相同,都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则E晶胞中E的配位数为1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a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E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 g/mol,则E原子的半径为$\root{3}{\frac{\sqrt{2}M}{8a{N}_{A}}}$cm
(5)F可形成分子式均为F(NH35BrSO4的两种配合物,其中一种化学式为[F(NH35Br]SO4,往其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往另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则第二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o(SO4)(NH35]Br.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