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利用I制取Fe(OH)2 | B.利用II装置制取CH2=CH2 |
C.利用III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 D.利用IV装置收集NH3 |
B
解析试题分析: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则试管中溶液分层,位于上层的苯能隔绝空气,防止硫酸亚铁溶液氧化,将盛有NaOH溶液的长胶头滴管深入位于下层的硫酸亚铁溶液中,二者不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而且能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氢氧化亚铁氧化为氢氧化铁,故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常温常压下乙醇是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混合溶液加热到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若混合溶液加热到140℃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和水,因此温度计地水银球必须伸入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才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故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浓硝酸与氢后金属铜接触时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因此试管和集气瓶内出现红棕色气体,使铜丝离开液面时,反应停止,由于二氧化氮有毒,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氮,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空气沿长颈漏斗的长管进入集气瓶中,可以防止倒吸,故C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氨气是碱性气体,通常用碱性干燥剂除去其中混有的水分,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不能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氨气短进长出能干走集气瓶内的空气,多余氨气用水吸收时需要防止倒吸,倒扣漏斗的口与水面相平,既能充分吸收氨气,又能防止倒吸,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室制乙烯、二氧化氮的制法及尾气处理、氨气的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
Inorganic Syntheses一书中,有一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装的药品正确的是( )
A.A中装浓硫酸,B中装浓盐酸 |
B.A中装浓盐酸,B中装浓硫酸 |
C.A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装浓氨水 |
D.A中装浓氨水,B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 |
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 气体 | 试剂 | 现象 | 结论 |
A. | NO | 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NO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
B. | C2H4 | 溴水 | 溶液褪色 | 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
C. | SO2 | 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褪色 | SO2有还原性 |
D. | NH3 | Mg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NH3有碱性 |
在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制备装置中应安装分液漏斗而不能使用长颈漏斗,有关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A.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 B.便于控制加入盐酸的量 |
C.长颈漏斗不便于添加液体 | 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 |
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的苯酚(Br2水、过滤) |
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
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 |
D.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 |
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O和O2 | B.HCl和NH3 | C.H2和CO | D.SO2和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