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0.1 mol/L NaHCO3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c(OH)
B.c(Na+)>c(CO32)>c(HCO3)>c(OH)>c(H+)
C.c(Na+)= c(HCO3)+ 2c(CO32)+ c(H2CO3)
D.c(Na+)+ c(H+)= c(HCO3)+2c(CO32) + c(OH)
D

试题分析:
A.c(Na+)>c(HCO3)>c(CO32)>c(H+)>c(OH) 溶液显示碱性,所以氢离子的浓度一定小于氢氧根的浓度;
B.c(Na+)>c(CO32)>c(HCO3)>c(OH)>c(H+)溶液显示碱性,说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的电离程度,所以,碳酸氢根的浓度大于碳酸钙的浓度;
C.c(Na+)= c(HCO3)+ 2c(CO32)+ c(H2CO3)是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杂糅,错误;
D.c(Na+)+ c(H+)= c(HCO3)+2c(CO32) + c(OH)是电荷守恒,正确,故选D。
点评:
1、所谓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2、快速书写质子守恒的方法:
第一步:盯基准物 (若为溶液则包括水)利用电离和水解得到 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
第二步:看基准物 、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相差的质子数
第三步: 列出质子守恒关系式 得质子数=失质子数
第四步: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加以验证
3、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等的原子,就是元素守恒)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可以微观地应用到具体反应方程式,就是左边带电代数和等于右边。其中的也可以理解为原子核,因为外围电子数可能有变,这时候可以结合电荷守恒来判断问题。可以微观地应用到具体反应方程式,就是左边(反应物)元素原子(核)个数种类与总数对应相等于右边(生成物)(当然也不会出现种类不同的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分)(1)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误差,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填空: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          
③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使滴定结果     
④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使滴定结果          
⑤用含Na2O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           
⑥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做蒸馏水,然后用锥形瓶装待测的盐酸,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对测得的结果           
(2)已知H+(aq)+OH-(aq) = H2O(l)  ΔH= -57.3kJ·mol-1。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仪器是                
②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
                                                   
(3)分别设计化学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列变化(供选用的药品和仪器:明矾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
①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②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