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 11.2 L NO与11.2L O2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含分子数为0.75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O和NO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氧原子总数为NA
D.将含有1molFeCl3的浓溶液完全水解可得到Fe(OH)3胶粒的数目为NA

分析 A、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B、11.2LNO与11.2LO2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为2NO+O2═2NO2,2NO2N2O4,则反应后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75mol;
C、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CO和NO中均含1个氧原子来分析;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

解答 解:A、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转移的电子的数目小于0.2NA个,故A错误;
B、11.2LNO与11.2LO2混合后发生的反应为2NO+O2═2NO2,2NO2N2O4,则反应后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0,75mol,混合后所含分子数目小于0.75NA,故B错误;
C、标况下,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CO和NO中均含1个氧原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含1mol氧原子,个数为NA个,故C正确;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将1molFeCl3的浓溶液完全水解可得到Fe(OH)3胶粒的数目小于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g Na2CO3固体、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 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mL 密度约为1.1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下表的数据:
 温度
试剂
 T1/℃ T2/℃ T2/℃
 Ha2CO2 23.3 20.0 23.7
 HaCO2 18.5 20.0 20.8
回答下列问题:
(1)NaH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HCO3-+H2O?H2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能否全部溶解是(填“是”或“否”).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放热,NaHCO3固体溶于水吸热(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 盛 有10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mL密度约为1.1g/mL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C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若按A方案进行实验,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84b}{31a}$×100%(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
 10℃ 20℃ 30℃ 40℃
 Ha2CO2 12.5g 21.5g 39.7g 40.g
 HaHCO2 8.1g 9.6g 11.1g 12.7
2.CO的应用和治理问题属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1)汽车尾气中CO的治理,常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作催化剂,低温下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不定项选择)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Co3O4化学性质不改变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的△H<0
(2)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农药、医药、聚酯类材料的生产,工业上通过Cl2(g)+CO(g)?COCl2(g)制备.左图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右图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0~6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0.15 mol•L-1•min -1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8min加入体系中的三种物质各1mol,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若将初始投料浓度变为c(Cl2)=0.8mol/L、c(CO)=0.6mol/L、c(COCl2)=0.4 mol/L,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
④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COC{l}_{2})}{c(C{l}_{2})×c(CO)}$,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为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⑤比较第8min反应温度T(8)与第15min反应温度T(15)的高低:T(8)<T(15)(填“<”、“>”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