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第二周期元素碳、氮、氧的电负性从大到小顺序为O>N>C(用元素符号表示).
(2)第四周期元素砷、硒、溴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
(用元素符号表示).
(3)第 IIIA族元素原子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合性,因而硼酸(H3BO3)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B(OH)4]-而体现一元弱酸的性质.
①[B(OH)4]-中B的原子杂化类型为sp3
②不考虑空间构型,[B(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4)过渡区元素铜的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某化合物Y 与Cu(Ⅰ)(Ⅰ表示化合价为+1)结合形成图甲所示的离子:
①写出Cu(Ⅰ)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
②该离子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有ACD(选填字母).
A.极性键     B.离子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③向氯化铜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生成白色沉淀M,M的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2++2Cl-+SO2+2H2O=2CuCl↓+SO42-+4H+

分析 (1)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
(2)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As原子p轨道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比Se的大;
(3)①[B(OH)4]-中B原子形成3个σ键,1个配位键,共含有4个价层电子对,所以采用sp3杂化;
②根据B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只能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所以其中必有一对为配位键;
(4)①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书写电子排布式;
②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极性键,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和含有空轨道的原子间存在配位键;
③利用均摊法确定M的化学式,铜离子和二氧化硫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解答 解:(1)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碳、氮、氧的电负性从大到小顺序为O>N>C,故答案为:O>N>C;
(2)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As原子p轨道半满,为稳定结构,则第一电离能比Se的大,所以第一电离能为Br>As>Se,故答案为:Br>As>Se;
(3)①[B(OH)4]-中B原子形成3个θ键,1个配位键,共含有4个价层电子对,所以采用sp3杂化,故答案为:sp3
②因为B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只能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所以[B(OH)4]-结构中必有一对为配位键,则[B(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故答案为:
(4)①Cu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失去一个电子后生成Cu+,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
②该离子中,氮原子和氮原子之间、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都存在非极性键,碳原子和氮原子之间、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都存在极性键,铜原子和氮原子间存在配位键;
故答案为:ACD;
③根据晶胞结构知,白色小球个数=8×$\frac{1}{8}$+6×$\frac{1}{2}$=4,黑色小球个数=4,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二氧化硫有还原性,铜离子有氧化性,所以二氧化硫和氯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和硫酸,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2Cl-+SO2+2H2O=2CuCl↓+SO42-+4H+
故答案为:2Cu2++2Cl-+SO2+2H2O=2CuCl↓+SO42-+4H+

点评 本题考查晶体结构、杂化轨道、空间构型等,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对题目信息与结构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