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下列数据: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2 mL浓硫酸、3 mL乙醇(含18O)和2 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 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1)配制①中混合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
C.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从仪器_______________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4)该同学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下表:
表中数据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②⑤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将浓H2SO4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然后加入乙酸(或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后再加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振荡) 催化剂、吸水剂 CH3COOH+CH3CH2OHCH3CO18OCH2CH3+H2O BC 大火加热会导致大量的原料气化而损失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有香味液体,下层为浅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颜色变浅 分液漏斗 上口倒 1.57~1.76 增加乙醇或乙酸的用量对酯的产量的影响
【解析】
(1).浓硫酸的密度大于乙醇、乙酸,混合时要把硫酸加入乙醇、乙酸中;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故生成的酯中含有18O;
(2)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混入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并有利于液体分层。
(3)乙酸、乙醇易挥发;乙酸乙酯是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有香味;用分液法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4)增加乙醇的量,平衡正向移动;②⑤与①相比增加了1mL 乙醇或乙酸;
(1)混合时浓硫酸相当于被稀释,故应将浓H2SO4加入乙醇中,然后加入乙酸,也可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好后再加入浓硫酸;因酯化反应速率慢且为可逆反应,使用浓硫酸可加快酯化反应的速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并有利于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乙酸、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根据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故生成的酯中含有18O,反应的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 CH3CO18OCH2CH3+H2O;
(2)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混入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并有利于液体分层,故选BC;
(3)由表中数据知乙醇的沸点(78.0 ℃)与乙酸乙酯的沸点(77.5 ℃)很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大量的乙醇会被蒸发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失;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上层为油状有香味的无色液体,因有一定量的乙酸气化,进入乙中与Na2CO3反应,故下层液体红色变浅;将分层的液体分离开必须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4) 增加乙醇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数据x的范围是1.57~1.76;②⑤与①相比增加了1mL 乙醇或乙酸,实验①②⑤探究的是乙醇、乙酸用量的改变对酯产率的影响情况,分析三组实验数据知,增加乙醇、乙酸的用量,酯的生成量均会增加。
【题目】下列选项中的原因或结论与现象不对应的是( )
选项 | 现象 | 原因或结论 |
A | 在H2O2中加入MnO2,能加速H2O2的分解速率 | MnO2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
B | 向5mL 0.005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10mol·L-1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再滴加1ml1 mol·L-1KCl溶液,溶液颜色变浅 |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 | 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 2NO2(g)N2O4(g)△H<0,平衡向生成NO2方向移动 |
D | 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xB(g)2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mol/L,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测得c(A)为0.4mol/L | 若A为气体、x>1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