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电解质溶液,在电解的过程中,溶液的pH依次为升高、不变、降低的是( )A. | AgNO3 CuCl2 Cu(NO3)2 | B. | KCl Na2SO4 CuSO4 | ||
C. | CaCl2 KOH NaNO3 | D. | HCl HNO3 K2SO4 |
分析 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阳极的放电顺序:银离子>铜离子>氢离子,阴极离子的放电顺序: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根据两个电极的放电顺序,分析电解后溶液的成分来回答.
解答 解:A、电解AgNO3会生成硝酸、银和氧气,电解CuCl2会生成铜和氯气,电解Cu(NO3)2时会生成铜、硝酸和氧气,溶液的PH依次为降低,不变,降低,故A错误;
B、电解KCl时会生成氢气、氯气单质和氢氧化钾,电解Na2SO4 生成氢气和氧气,即电解水型的,电解CuSO4时,生成铜和氧气以及硫酸,溶液的PH依次为升高,不变,降低,故B错误;
C、电解CaCl2时生成氢氧化钙、氯气和氢气,电解KOH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即电解水型的,电解NaNO3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即电解水型的,溶液的PH依次为升高,升高,不变,故C错误;
D、电解HCl生成氯气和氢气,电解本身,电解HNO3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即电解水型的,电解K2SO4时,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即电解水型的,溶液的PH依次为升高,降低,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对电解原理的考查,要求学生会根据电解原理书写常见电解质的电解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升高到170℃左右,其目的有a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3)实验过程中装置B可以防止倒吸,并检查装置C、D是否堵塞,写出装置D堵塞时B中的现象当装置发生堵塞时,B装置中液体会压入的长玻璃导管,甚至溢出导管,以观测和缓解气压增大
(4)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CH3CH2OH→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130 | 9 | -116 |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升高到170℃左右,其目的有a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3)实验过程中装置B可以防止倒吸,并检查装置C、D是否堵塞,写出装置D堵塞时B中的现象当装置发生堵塞时,B装置中液体会压入的长玻璃导管,甚至溢出导管,以观测和缓解气压增大
(4)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5)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玻璃瓶中 | |
B. | 久置浓硝酸呈黄色,消除黄色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水 | |
C. | 除去C02中混有的S02:用饱和NaHC03溶液洗气,再干燥 | |
D. | 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密封的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 |
8.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s),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 |
B. | 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 |
C. | D的浓度不时间变化而改变 | |
D. |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的同时,生成n mol的B |
18.下列物质所含原子总数为1mol的是( )
A. | 10gH2 | B. | 16gCH4 | C. | 20gSO3 | D. | 17gNH3 |
5.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
A. | 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 |
B. | 排除SO4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 | |
C. | 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 |
D. | 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
2.食品抗氧化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下列物质不属于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
A. | 糕点中的配料维生素C | B. | 方便面里的味精(谷氨酸钠) | ||
C. | 葡萄酒中的少量二氧化硫 | D. | 火腿肠中的少量亚硝酸钠 |
3.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发生反应:PCl5(g)?Cl2(g)+PCl3(g)经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n(PCl3)/mol | 0 | 0.16 | 0.19 | 0.20 | 0.20 |
A. | 反应在前50 s内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 moI•L-l•s-l | |
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平衡时c(PCl3)=0.11moI•L-l,则正反应的△H<0 | |
C. | 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0.20mol PCl3和0.20 mol Cl2,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 |
D. | 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3、1.0 mol Cl2,则反应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为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