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质量比为2:3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 )A. | 1:1 | B. | 1:2 | C. | 1:3 | D. | 2:3 |
分析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分别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解答 解: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可知,
2molAl分别与足量酸、碱反应都生成3molH2,
质量比为2:3其物质的量之比是2:3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等于其体积之比,则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2: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酸碱与铝的反应进行计算,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金属Al完全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 |
B. | 贮氢金属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吸附氢气,如镧镍合金(LaNi5)可以吸附氢气形成LaNi5H6,其中H元素仍以H2分子形式存在 | |
C. | 氢气因具有高热值、燃烧产物无污染等优点而被看成是理想的绿色能源 | |
D. | 燃烧树枝取热、将植物秸杆制沼气、用淀粉制乙醇都是人们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 |
20.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①Fe2O3(s)+3CO(g)=2Fe(s)+3CO2(g)△H=-24.8 kJ/mol
②Fe2O3(s)+$\frac{1}{3}$CO(g)=$\frac{2}{3}$Fe3O4(s)+$\frac{1}{3}$CO2(g)△H=-15.73 kJ/mol
③Fe3O4(s)+CO(g)=3FeO(s)+CO2(g)△H=+640.4 kJ/mol
则1mol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H约为( )
①Fe2O3(s)+3CO(g)=2Fe(s)+3CO2(g)△H=-24.8 kJ/mol
②Fe2O3(s)+$\frac{1}{3}$CO(g)=$\frac{2}{3}$Fe3O4(s)+$\frac{1}{3}$CO2(g)△H=-15.73 kJ/mol
③Fe3O4(s)+CO(g)=3FeO(s)+CO2(g)△H=+640.4 kJ/mol
则1mol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H约为( )
A. | -218 kJ/mol | B. | -109 kJ/mol | C. | +218 kJ/mol | D. | +109 kJ/mol |
17.苯分子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有( )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 | ①③④ | B. | ③④⑤ | C. | ②③⑤ | D. | ①③⑤ |
4.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仪器必不可少的是( )
A. | 容量瓶 | B. | 试管 | C. | 烧瓶 | D. | 量筒 |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铁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溶液中氯离子向Mg(填“Mg”或“Fe”)极移动;
(2)实验2中Fe为负(填“正”或“负”)极;
Cu电极反应式Cu2++2e-=Cu;
电池总反应Fe+Cu2+=Fe2++Cu;
(3)实验3中电流计指针偏向石墨方向.
编号 | 电极材料 | 电解质溶液 |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
1 | Mg、Fe | 稀盐酸 | 偏向Fe |
2 | Fe、Cu | CuSO4溶液 | 偏向Cu |
3 | Fe、石墨 | 稀盐酸 | ? |
(1)实验1溶液中氯离子向Mg(填“Mg”或“Fe”)极移动;
(2)实验2中Fe为负(填“正”或“负”)极;
Cu电极反应式Cu2++2e-=Cu;
电池总反应Fe+Cu2+=Fe2++Cu;
(3)实验3中电流计指针偏向石墨方向.
18.一定量的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可得到22.4L H2(标准状况下).等量的该醇完全燃烧生成264g CO2,该醇是( )
A. | 1丙醇 | B. | 乙醇 | C. | 1丁醇 | D. | 1戊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