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化学中经常用图象表示某些变化过程,下列对各图示描述正确的是( )A. | 图甲中的反应可表示为A(g)+B(g)=C(g)+D(g);△H=-(E1+E2)KJ/mol | |
B. | 图乙可表示改变某化学平衡体系的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
C. | 图丙表示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 | |
D. | 图丁表示某弱电解质随着稀释其电离度的变化情况 |
分析 A.依据图象分析焓变和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过程无关;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是: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据此判断pH的变化;
D.根据弱电解质随着稀释其电离度逐渐增大分析.
解答 解:A.正反应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即△H=-E2KJ/mol,故A错误;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都大于原来平衡速率,故B错误;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是: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所以溶液的pH在不断增大,故C正确;
D.因为弱电解质越稀越电离,所以弱电解质随着稀释其电离度逐渐增大,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是图象分析题,涉及知识点较多,易错选项是B,注意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
A. | Al3+ | B. | Mg2+ | C. | Na+ | D. | H+ |
2.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 |
B. | 将蔗糖溶于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就可实现将蔗糖水解,并用新制的Cu(OH)2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 | |
C. | 只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就能鉴别乙烷与乙烯 | |
D. | 用NaOH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 |
E. |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热,若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溶液中肯定有NH4+ | |
F. |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有2 mol NH3生成 | |
G. | 将乙醇迅速加热至170摄氏度制乙烯 |
19.①~⑨所代表的元素均在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按原子半径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它们的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其中⑦是过渡金属,且M层排满,未成对电子数为1,其余为主族元素.
(1)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ⅡA族,②③④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符号是O.
(2)元素⑤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V型,元素⑥的氢化物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元素④⑥的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NH3(填分子式),理由是氨分子之间有氢键.
(3)元素⑨单质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是B.
(4)⑦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它的硫酸盐、氯化物、溴化物溶于足量的水以后呈相似的颜色,原因是在这些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配离子是[Cu(H2O)4]2+.
(5)都由元素①③⑤⑧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HSO3-+H+=H2O+SO2↑.
代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半径(pm) | 30 | 64 | 66 | 70 | 106 | 108 | 128 | 186 | 232 |
主要化合价 | +1,-1 | -1 | -2 | -3,+5 | -2,+4,+6 | -3,+5 | +2 | +1 | +1 |
(2)元素⑤的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V型,元素⑥的氢化物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元素④⑥的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NH3(填分子式),理由是氨分子之间有氢键.
(3)元素⑨单质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是B.
(4)⑦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它的硫酸盐、氯化物、溴化物溶于足量的水以后呈相似的颜色,原因是在这些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配离子是[Cu(H2O)4]2+.
(5)都由元素①③⑤⑧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HSO3-+H+=H2O+SO2↑.
20.将C(s)和H2O(g)以物质的量比1:2置于恒容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H2O(g)?H2(g)+CO(g)△H>0.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v(H2O)=v(CO) | |
B. | H2和C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 |
C. | 形成键1molH-O,同时生成1molC | |
D. | 混合气体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保持不变 |
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签別甲烷和乙烯 | 分别将两种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
B |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 溶液,双察溶液是否变红 |
C |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深 |
D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 用过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