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短周期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Y原子的质子数为Z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W>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气态氢化物发生化合反应
D.X的气态氢化物与足量W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所得生成物均为气体

分析 短周期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二者分别处于二、三周期,设X原子序数为a,则Z的原子序数为a+8,则a+a+8=20,解得a=6,故X为C元素、Z为Si;Y原子的质子数为Z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则Y原子质子数为7,故Y为N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原子序数大于Si,故W为Cl,据此解答.

解答 解:短周期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二者分别处于二、三周期,设X原子序数为a,则Z的原子序数为a+8,则a+a+8=20,解得a=6,故X为C元素、Z为Si;Y原子的质子数为Z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则Y原子质子数为7,故Y为N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原子序数大于Si,故W为Cl.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Z(Si)>W(Cl)>X(C)>Y(N),故A错误;
B.Z为Si,W为Cl,非金属性Si<Cl,故氢化物稳定性SiH4<HCl,故B错误;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其气态氢化物为NH3,二者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NO3,故C正确;
D.X的气态氢化物有CH4,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所得生成物中只有一氯甲烷为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均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注意理解掌握同族原子序数关系,掌握微粒半径比较规律,注意短周期中Cl原子半径小于Li,Li原子半径大于A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利用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制取氮肥硫酸铵.某探究小组设计实验对制得硫酸铵的品质进行鉴定.
【查阅资料】硫酸铵化肥品质的束腰指标如表:
指标
项目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外观白色结晶,无可见机械杂质无可见机械杂质
氮(N)含量≥21.0%≥21.0%≥20.5%
【观察外观】该硫酸铵化肥无可见机械杂质.
实验一:气体法测定含氮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frac{\underline{\;\;△\;\;}}{\;}$NH3↑+H2O;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稀硫酸(填“浓硫酸”、“稀硫酸”或“水”)
(2)甲同认为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可能偏高,因为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A、B装置间缺一个干燥装置.针对甲同学指出的缺陷,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准确测得氢气的质量.
实验二:甲醛法测定含氮量.
已知:①甲醛结构简式为HCH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甲酸,甲酸酸性比乙醛强.
②甲醛法的反应原理为:4NH4++6HCHO→4H++6H2O+(CH26N4生成的酸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从而测定氮的含量.
(1)实验步骤:称取固体(NH42SO4样品0.600g于烧杯中,加入约30mL蒸馏水溶解,最终配成100mL溶液,用②(填图2中仪器编号)滴定管准确取出20.00mL的溶液与锥形瓶中,加入18%中性甲醛溶液5mL,放置5min后,加入1~2滴指示剂(已知滴定终点的pH约为8.8),用浓度为0.1000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读数如表:
滴定次数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11.2018.91
20.0018.60
31.1018.79
(2)探究结论,该化肥是(填“是”或“不是”)一等品.
(3)若滴定前待测也加甲醛后露置空气时间过长,则所测定的含氮量比实际值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测定碳酸氢铵中的含氮量
碳酸氢铵也是常用的氮肥,如果测定其含氮量,应选择的方法是气体法(填“气体法”或“甲醛法”),不选择另一种方法的理由是甲醛法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溶液中HCO3-中的H+也会和氢氧化钠中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