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 | 热稳定性:HF>HCl>HBr | B. | 酸性:H3PO4>H2SO4>HClO4 | ||
C. | 原子半径:Na>S>O | D. | 元素金属性:Na>Mg>Al |
分析 A、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B、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C、根据同周期元素的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以及一般来说下一周期元素原子的半径比上一周期大;
D、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减弱.
解答 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关系:F>Cl>Br,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热稳定性:HF>HCl>HBr,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得电子能力增强,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所以酸性:HClO4>H2SO4>H3PO4,故B错误;
C、钠和硫处于第三周期,而氧处于第二周期,所以原子半径:Na>S>O,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元素金属性:Na>Mg>Al,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向100mL 0.1mol•L-1 FeBr2溶液中通入0.012mol Cl2:10Fe2++14Br-+12Cl2═10Fe3++7Br2+24Cl- | |
B. | 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3Fe+2NO3-+8H+═3Fe2++2NO↑+4H2O | |
C. |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3++Cu═Fe2++Cu2+ | |
D. |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a2++2OH-+CO2═CaCO3↓+H2O |
13.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不计CO2的溶解),则下列对应图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含有两种溶质 | B. | 只含一种溶质 | ||
C. | 只含Na2CO3 | D. | 含有Na2CO3和NaHCO3 |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 | |
B. | Ba(OH)2溶液与稀H2SO4混合:2H++2OH-═2H2O | |
C. | 少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Fe+NO3-+4H+═Fe2++NO↑+2H2O | |
D. | 钠放入水中:Na+H2O═Na++OH-+H2↑ |
10.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的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 |
B. | 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份都是纤维素 | |
C. | 蔗糖、淀粉、油脂等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 |
D. | 食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植物油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1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乙醇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 | |
B. | 某白酒标签上标有“53°”字样,它表示100g该酒中含有53g酒精 | |
C. | 乙醇与水能任意比互溶,不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 | |
D. | 医用酒精含乙醇一般为75%,常用于擦洗伤口灭菌消毒 |
17.2014年10月,北京、哈尔滨等多个北方城市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多所学校被迫停课,造成雾霾的“罪魁”之一是汽车尾气.当今汽车尾气处理主要经三元催化器处理,其主要污染物(CO、NOx,碳氢化合物)可自发的相互反应变成无害气体,减少环境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2NO(g)+2CO(g)═N2(g)+2CO(g)△H,回答下列问题:
(1)现已知下列反应:
①N2(g)+O2(g)═2NO(g)△H1=+180.8kJ/mol
②2C(s)+O2(g)═2CO(g)△H2=-221.2kJ/mol
③C(s)+O2(g)═CO2(g)△H3=-393.6kJ/mol
则△H与△H1、△H2、△H3之间的关系是:△H=2△H3-△H2-△H1,反应2NO(g)+2CO(g)═N2(g)+2CO2(g)属于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收集一定量的汽车尾气,并将其转入催化反应器,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8.5×10-4mol/(L.s);
(3)该小组还研究了向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NO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正反应的速率如下图所示,t1=△t2,则:
①NO的转化率在a~b段和b~c段的转化率关系为:αa-b<αb-c(填“>”、“<”或“=”).
②a、b、c、d四个点,哪个点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③解释c点前后速率变化的原因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一开始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的温度升高,此时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一开始时反应速率在增大;c点后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c点后反应速率减少..
(1)现已知下列反应:
①N2(g)+O2(g)═2NO(g)△H1=+180.8kJ/mol
②2C(s)+O2(g)═2CO(g)△H2=-221.2kJ/mol
③C(s)+O2(g)═CO2(g)△H3=-393.6kJ/mol
则△H与△H1、△H2、△H3之间的关系是:△H=2△H3-△H2-△H1,反应2NO(g)+2CO(g)═N2(g)+2CO2(g)属于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收集一定量的汽车尾气,并将其转入催化反应器,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部分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s | 0 | 2 | 3 | 4 |
C(NO0(×10-4mol•L-1) | 20.0 | 3.00 | 2.00 | 2.00 |
C(CO)(×10-3mol•L-1) | 2.70 |
(3)该小组还研究了向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NO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正反应的速率如下图所示,t1=△t2,则:
①NO的转化率在a~b段和b~c段的转化率关系为:αa-b<αb-c(填“>”、“<”或“=”).
②a、b、c、d四个点,哪个点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③解释c点前后速率变化的原因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一开始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的温度升高,此时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一开始时反应速率在增大;c点后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所以c点后反应速率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