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煤的干馏 | B. | 石油的分馏 | C. | 石油的裂化 | D. | 煤的气化 |
分析 A.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
B.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
C.石油裂化是由大分子经裂化而得的小分子的汽油;
D.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解答 解:A.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故A错误;
B.石油的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各组分加以区分,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石油裂化是由大分子经裂化而得的小分子的汽油,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 溴苯中混有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 |
B. | 苯中混有苯酚,加浓溴水后过滤 | |
C. | 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洗气 | |
D. |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
6.洗涤下列试管使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 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碳酸钠溶液洗涤 | |
B. | 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氨水洗涤 | |
C. | 沾有油脂的试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 |
D. | 做过制取酚醛树脂实验的试管,用酒精浸泡后再清洗 |
3.下列实验操作与结论相符的是( )
A. |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 |
B. |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
C. | 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
D. | 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加热煮沸,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
10.将CO2持续通入下列八种饱和溶液:①Na2CO3 ②Na2SiO3 ③NaAlO2 ④C6H5ONa ⑤Ca(ClO)2 ⑥CaCl2 ⑦NH3和NaCl ⑧Ca(OH)2,最终能得到沉淀、浊液或析出晶体的是( )
A. | ②⑤⑧ | B. | ⑤⑥⑧ | C. | ①②③④⑦ | D. | ②③④⑧ |
20.理论上下列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 Fe+2H+═Fe2++H2↑ | B. | 2Fe3++Cu═2Fe2++Cu2+ | ||
C. | 2H2+O2═2H2O | D. | H++OH-═H2O |
7.设N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的分子数为NA | |
B. |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3NA | |
C. | 常温下,1mol的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 |
D. | 1mol冰醋酸和1mol乙醇在浓硫酸加热下充分反应生成水的个数为NA |
5.用6g CaCO3与100mL稀盐酸反应制取少量的CO2,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OE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快,可能的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
B. | EF段用HC1浓度的减小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 | |
C. | 在F点收集到的CO2的体积最大 | |
D. | 在G点以后收集的CO2的量不再增多,原因是稀盐酸已反应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