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0,写出铁原子的简化的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Fe在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______族,属于_______区。
(2)已知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 ℃,沸点为103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5晶体为________(填晶体类型)。
(3)金属铁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下图所示。
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Fe原子配位数之比为____。若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铁原子间距离相同,则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密度之比为_______。
(4)已知:Y原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铜与Y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空心圆代表Y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胞边长为______nm(只写计算式)。
【答案】[Ar]3d64s2 四 Ⅷ d 分子 1:2 2:3 :8 CuCl ×107
【解析】
(1)Fe的原子序数为26,利用电子排布规律来书写电子排布式;
(2) 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沸点较低,应为分子晶体;
(3)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Fe元素数目计算;
(4)①Y原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则Y为Cl,均摊法计算晶胞中Cu、Cl原子数目确定化学式;
②黑色球连接周围的4个白色球形成正四面体结构,黑色球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黑色球与晶胞顶点白色球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且二者之间距离为体对角线长度的,而晶胞体对角线长度为晶胞棱长的倍,结合晶胞中Cu、Cl原子数目表示出晶胞的质量,而晶胞质量也等于晶胞体积与晶体密度乘积,联立计算。
(1)Fe的原子序数为26,则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Fe原子核外各个电子层具有的电子数为2、8、14、2,可见在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III族,属于d区。
(2)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沸点较低,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应为分子晶体;
(3)体心立方晶胞中含有的Fe原子数为=2;面心立方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个数=4;所以二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2:4=1:2;
体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配位数是8,而面心立方晶胞中Fe原子配位数是=12,所以二者Fe原子的配位数的比是8:12=2:3;
若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铁原子间距离相同,假设Fe原子半径为R,体心立方晶胞参数为R1,根据原子的相对位置可得R1=4R,R1=;由于体心立方晶胞中含有2个Fe原子,则体心立方晶胞的密度为=;假设面心立方晶胞参数为R2,根据原子的相对位置可得R2=4R,R2=,由于面心立方晶胞中含有4个Fe原子,所以其密度=,则:8。
(4)①Y原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则Y为Cl,晶胞中Cu原子数目=4、Cl原子数目=8×=4,Cu、Cl原子数目之比为1:1,所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Cl;
②晶胞棱长为Lpm,由于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Cl,根据晶胞密度公式,及L3=V可得晶胞参数L==×1017nm。
【题目】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
(1)用C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
(2)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
(3)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变化(用“增大”“减小”或“不变”填空)。
编号 | 改变的条件 | 生成D的速率 |
① | 降低温度 | ___ |
② | 增大A的浓度 | ___ |
③ | 使用正催化剂 | ___ |
④ | 恒容下充入Ne (不参与体系反应) | 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