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 氯水中有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 |
B. | 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 |
C. | 反应CO+NO2?CO2+NO△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D. | 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
分析 勒夏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若与可逆过程无关,与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解答 解:A、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氯气的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
B、对2HI(g)?H2(g)+I2(g),组成的平衡体系,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
C、反应CO+NO2?CO2+NO (△H<0),达平衡后,提高温度会使得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增大,颜色加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
D、合成氨反应是放热的反应,降低温度,会促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氨的产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过程,且平衡发生移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短周期主要元素X、Y、Z、W的原子序列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的氯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高正价为+7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rz>ry | |
B. | 元素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 |
C. | X与Y形成的晶体XaYa的熔点高硬度大,为可替代金刚石的材料 | |
D. | X与W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类型相同 |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 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 |
B. | 500℃、30MPa 下,将 0.5mol N2(g)和 1.5mol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H=-38.6 kJ/mol | |
C. | 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 H2SO4 和 Ca(OH)2 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 |
D. | 在 101 kPa 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H=-571.6 kJ/mol |
3.下列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 CH3-CH2-CH2-CH3与 | B. | C3H8与C6H14 | ||
C. | 乙烯和1,3-丁二烯 | D. | CH3CH2Cl 和CH2ClCH2CH2Cl |
20.某同学对一透明溶液进行分析得出该溶液中含有下列某组离子,你认为该组离子应该是( )
A. | Al3+、NO3-、K+、SO42ˉ | B. | Ca2+、H+、CO32ˉ、AlO2- | ||
C. | OH-、SO42-、NH4+、Ag+ | D. | Fe2+、Mg2+、H+、NO3ˉ |
4.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O2和CO2混合气体,可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已知该电池总反应为:2CO+O2=2C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 |
B. | 该电池工作过程中需不断补充CO和O2,CO2可循环利用 | |
C. | 负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 | |
D. | 正极反应式为:2CO+2CO32-→4CO2+4e- |
5.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二甲醚CH3OCH3的新工艺主要发生三个反应:
①CO(g)+2H2(g)?CH3OH(g)△H1=-Q1 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Q2 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Q3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工艺的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3CO(g)?CH3OCH3(g)+CO2(g)△H=-(2Q1+Q2+Q3)kJ/mol.
(2)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 (g)△H.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Κ).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H<0 (填“>”、“=”或“<”).能够说明某温度下该反应是平衡状态的是A、C.
A.体系的压强不变
B.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CO)=c(CH3OH)
②某温度下,将 2mol CO和 6mol H2 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计算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04.
(3)工业生产是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_{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3(g)△H=-92.4kJ•mol-1.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H2后,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加入催化剂.
②在实验Ⅲ中改变条件为采用比实验Ⅰ更高的温度,请在图2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c(NH3)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①CO(g)+2H2(g)?CH3OH(g)△H1=-Q1 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Q2 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Q3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工艺的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3CO(g)?CH3OCH3(g)+CO2(g)△H=-(2Q1+Q2+Q3)kJ/mol.
(2)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 (g)△H.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Κ).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A.体系的压强不变
B.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c(CO)=c(CH3OH)
②某温度下,将 2mol CO和 6mol H2 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计算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04.
(3)工业生产是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_{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3(g)△H=-92.4kJ•mol-1.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和H2后,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加入催化剂.
②在实验Ⅲ中改变条件为采用比实验Ⅰ更高的温度,请在图2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c(NH3)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