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如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验证氯气某些性质的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1)仪器X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请写出装置A中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在该反应中HCl体现还原性和酸性.
(3)在反应过程中,装置A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填“褪色”或“不褪色”),在该过程中起作用的物质为HClO(填化学式).
(4)装置B中有Br2生成,说明Cl2的得电子能力大于Br2的得电子能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在实验装置B和C中,均使用NaOH溶液,它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
分析 (1)依据装置图和实验目的分析判断,制备氯气是用固体二氧化锰和液体浓盐酸,固体在圆底烧瓶中,盐酸在分液漏斗中,所以仪器X的名称是分漏斗;
(2)根据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性质判断生成物,来书写反应方程式;浓盐酸中氯的化合价部分变、部分未部,所以盐酸体现酸性和还原性;
(3)氯气与湿润布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强氧化性、漂白性,所以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4)装置B中有Br2生成,说明氯气与溴化钠中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Cl2+2NaBr=2NaCl+Br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解答;
(5)使用NaOH溶液,防止氯气造成大气污染,吸收多余氯气.
解答 解:(1)依据装置图和实验目的分析判断,制备氯气是用固体二氧化锰和液体浓盐酸,固体在圆底烧瓶中,盐酸在分液漏斗中,所以仪器X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根据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所以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浓盐酸中氯的化合价部分变、部分未部,所以盐酸体现酸性和还原性,故答案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还原;酸;
(3)氯气与湿润布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强氧化性、漂白性,所以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褪色;HClO;
(4)装置B中有Br2生成,说明氯气与溴化钠中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Cl2+2NaBr=2NaCl+Br2,说明Cl2的得电子能力强于Br2的得电子能力,故答案为:大于;
(5)使用NaOH溶液,防止氯气造成大气污染,吸收多余氯气,故答案为: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化合物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度/100g水 |
正丁醇 | 74 | 0.80 | 118.0 | 9 |
冰醋酸 | 60 | 1.045 | 118.1 | 互溶 |
乙酸正丁酯 | 116 | 0.882 | 126.1 | 0.7 |
操作如下:
①在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8.5mL正丁醇和13.4mL冰醋酸,3~4滴浓硫酸,投入沸石.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如图1)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水洗,10%Na2CO3洗涤,再水洗,最后转移至锥形瓶,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馏分,得15.1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冷水应该从冷凝管a(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3)步骤①“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该操作的目的是: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4)步骤②中,用10%Na2C0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5)进行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C(填选项).(如图2)
(6)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高(填“高”或者“低”)原因是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
A. | Zn2++2e-═Zn | B. | Zn-2e-═Zn2+ | C. | Cu-2e-═Cu2+ | D. | Cu2++2e-═Cu |
A. | KMnO4 | B. | Na2O2 | C. | NH3•H2O | D. | NaClO |
A. | Cl2可以与KSCN溶液反应 | B. | (SCN)2可以与KI溶液反应 | ||
C. | KSCN溶液可以与FeCl3溶液反应 | D. | (SCN)2可以与KBr溶液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