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 |
B. |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 |
C.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 |
D. | 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
分析 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
A.由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则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依次减弱,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增强,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单质的氧化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明确非金属比较的常见方法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注重对规律性知识的归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 B. |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 ||
C. | 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变化 | D. | 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
18.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能量,据此,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 |
B. |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
C. | 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 |
D. | 1mol石墨与1mol金刚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同样多 |
15.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3Cl | |
B. | 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2CH3 | |
C. |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为: | |
D. |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氯水久置后pH增大 | |
B. | Na的金属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取Mg | |
C. | 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 |
D. | 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B. | 等质量的乙烯与聚乙烯完全燃烧,产生的CO2质量相等 | |
C. | 乙醇和乙醚(CH3CH2O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 |
D. | 乙炔与苯互为同系物 |
15.1-苯乙醇具有柔和、愉快而持久的玫瑰香气,广泛用于各种食用香精和烟用香精中.实验室以苯乙酮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制备1-苯乙醇的反应原理(图1)、装置(图2)和有关数据如表: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15mL 95%的乙醇和0.1g硼氢化钠,搅拌下,再滴入8mL苯乙酮,控制温
度在48℃~50℃,滴加完毕,室温下放置15min.
②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滴加6mL 3mol/L的盐酸.
③水浴加热,使反应液中大部分乙醇蒸出,出现分层,再加入10mL乙醚.将混合反应液倒入分液漏
斗,分离上述液体,水层再用10mL乙醚萃取,合并两次分液得到的有机相.
④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镁,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再加入0.6g无水碳酸钾,然后进行简单蒸
馏除去乙醚.
⑤经减压蒸馏得到1-苯乙醇4.5g(减压蒸馏可降低有机物的沸点).
(1)反应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溶解硼氢化钠和苯乙酮,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反应完成后,蒸出大部分乙醇,反应液出现分层,上层为水层(填“水层”或“有机层”,下同),加入10mL乙醚,充分振荡后,上层为有机层.
(3)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在本实验中最好选用的规格是50mL(填“50mL”、“100mL”或“200mL”);仪器B中冷凝水由a(填“a”或“b”)口流出.
(4)步骤④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干燥.
(5)步骤④蒸馏除去乙醚时,应采用的最佳加热方式为b(填字母序号)
a.酒精灯加热 b.水浴加热 c.油浴加热 d.酒精喷灯加热.
试剂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溶解性 | ||
水 | 乙醇 | 乙醚 | ||||
1-苯乙醇 | 20 | 203.4 | 1.013 | 不溶 | 溶 | 溶 |
苯乙酮 | 19.7 | 202.3 | 1.028 | 不溶 | 溶 | 溶 |
硼氢化钠 | - | - | 1.076 | 溶 | 溶 | 不溶 |
乙醚 | -116.3 | 34.6 | 0.713 | 微溶 | 溶 | - |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15mL 95%的乙醇和0.1g硼氢化钠,搅拌下,再滴入8mL苯乙酮,控制温
度在48℃~50℃,滴加完毕,室温下放置15min.
②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滴加6mL 3mol/L的盐酸.
③水浴加热,使反应液中大部分乙醇蒸出,出现分层,再加入10mL乙醚.将混合反应液倒入分液漏
斗,分离上述液体,水层再用10mL乙醚萃取,合并两次分液得到的有机相.
④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镁,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再加入0.6g无水碳酸钾,然后进行简单蒸
馏除去乙醚.
⑤经减压蒸馏得到1-苯乙醇4.5g(减压蒸馏可降低有机物的沸点).
(1)反应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溶解硼氢化钠和苯乙酮,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2)反应完成后,蒸出大部分乙醇,反应液出现分层,上层为水层(填“水层”或“有机层”,下同),加入10mL乙醚,充分振荡后,上层为有机层.
(3)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在本实验中最好选用的规格是50mL(填“50mL”、“100mL”或“200mL”);仪器B中冷凝水由a(填“a”或“b”)口流出.
(4)步骤④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干燥.
(5)步骤④蒸馏除去乙醚时,应采用的最佳加热方式为b(填字母序号)
a.酒精灯加热 b.水浴加热 c.油浴加热 d.酒精喷灯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