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分)硒(34Se)和碲(52Te)都是第VIA族元素,硒是分布在地壳中的稀有元素。工业上硒鼓废料(主要成分硒、碲、碳、铜和铁合金)回收精炼硒的流程如下:
已知:
物理性质 | 熔点 | 沸点 | 升华 | 溶解性 |
SeO2 | 340℃ | 684℃ | 315℃ | 易溶于水 |
TeO2 | 733℃ | 1260℃ | 450℃ | 微溶于水 |
(2)步骤①中通入的氧气使硒鼓废料翻腾,目的是______。
(3)废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废渣II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步骤④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根据表中数据,步骤⑤最适宜的分离方法是______。
(14分)
(1)
(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料充分燃烧
(3)CO2 TeO2
(4)H2SeO3 SeO2+H2O 2H2SO3 + SeO2=Se+2H2SO4
(5)升华,将温度控制在315℃到450℃之间
解析试题分析:(1)Se是第六主族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O相似,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2)步骤①中通人的氧气使硒鼓废料翻腾,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料充分燃烧
(3)根据硒鼓废料的成分判断,废气是CO2;SeO2易溶于水,TeO2微溶于水,所以废渣主要是TeO2;
(4)SeO2溶于水生成H2SeO3,受热分解生成SeO2,化学方程式为H2SeO3SeO2+H2O;步骤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写出其化学方程式:2H2SeO3+SeO2=Se+2H2SO4
(5)根据SeO2和TeO2升华的温度,二者分离的最适宜方法是升华,将温度控制在315℃到450℃之间
考点:考查Se元素的性质,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分离方法的判断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或相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A | 向盛有0.5mol?L-1 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mol?L-1 H2SO4溶液 | 在试管口处出现红棕色气体 | 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B | 向PbI2饱和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 KI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说明 PbI2饱和溶液中有Pb2+存在 |
C | 向白色ZnS沉淀上滴加0.1mol?L-1 CuSO4溶液,振摇 | 沉淀变为黑色 | Z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 ZnS(s)+Cu2+(aq)=CuS(s)+Zn2+(aq) |
D | 用1mol?L-1醋酸溶液和1mol?L-1盐酸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 醋酸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 | 醋酸是弱电解质 |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饱和Na2CO3溶液pH |
B.通过观察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吸氧腐蚀 |
C.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溶解度:Fe(OH)3<Mg(OH)2 |
D.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通过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H2体积比较两种酸的电离程度:醋酸<盐酸 |
(1)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取了两只试管,均加入4mL 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2mL 0.1mol/L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凉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①需要用 来酸化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A tB(填“>”、“=”或“<”).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0mol?L﹣1KMnO4溶液装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溶液时,溶液迅速变成紫红色。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请解释原因: 。当 ,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计算: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1 | 0.00 | 20.10 |
2 | 1.00 | 20.90 |
3 | 0.00 | 21.10 |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