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CuSO4•5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以Cu为原料制取CuSO4•5H2O有如下方法:
方法一:Cu$→_{高温灼烧}^{空气}$CuO$\stackrel{稀硫酸}{→}$CuSO4溶液$→_{过滤}^{结晶}$CuSO4•5H2O
(1)该方法中金属铜应在坩埚(填仪器名称)中灼烧.
方法二:空气→$→_{过滤}^{调节PH_{3}-4}$CuSO4溶液$→_{过滤}^{结晶}$CuSO4•5H2O
(2)该方法中少量Fe2(SO43起催化作用,其催化机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u+2Fe3+═2Fe2++Cu2+,4H++O2+4Fe2+═4Fe3++2H2O.调节溶液PH3~4,可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调节时加入的试剂为CuO、CuCO3、Cu(OH)2
方法三:$\stackrel{40℃-50℃}{→}$CuSO4溶液$→_{过滤}^{结晶}$CuSO4•5H2O
(3)①该方法中首先要将Cu与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为了只得到CuSO4溶液,需向100mLl.0moI•L-1稀硝酸中加入150mL 1.0mol•L-1稀硫酸与之混合.
②Cu与稀硫酸和稀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室中对圆底烧瓶加热的最佳方式是水浴加热;
装置中圆底烧瓶上方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
③下列可做为图乙中尾气收集或吸收装置的是AC(填字母).
(提示:2NO2+2NaOH═NaNO2+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4)上述方法中,方法一耗能大,方法二步骤多,方法三生成有毒气体.请综合考虑有关设计因素设计一个实验室制备CuSO4•5H2O的方案流程图
供选择的试剂:Cu、Cl2、KMnO4、H2O2、浓硫酸、稀盐酸、稀硫酸等.

分析 (1)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据此答题;
(2)亚铁离子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铁离子,调节pH值要能与酸反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同时不能使铜离子沉淀;
(3)①Cu与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为了只得到CuSO4溶液,硝酸只能全部做氧化剂生成一氧化氮,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计算硝酸的物质的量;
②根据反应的条件可判断加热方式,硝酸易挥发,所以要冷凝回流,同时导管能导气;
③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的尾气为NO,要与氧气反应后才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据此选择装置;
(4)根据题中提供的药品可知,实验室制备CuSO4•5H2O较好的方法是在硫酸溶液中用双氧水氧化铜,为保证反应速率可适当加热,得硫酸铜溶液后再通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CuSO4•5H2O,据此答题.

解答 解:(1)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
故答案为:坩埚;
(2)亚铁离子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O2+4Fe2+═4Fe3++2H2O,调节pH值要能与酸反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同时不能使铜离子沉淀,所以加入的试剂为CuO、CuCO3、Cu(OH)2等,
故答案为:4H++O2+4Fe2+═4Fe3++2H2O;CuO、CuCO3、Cu(OH)2
(3)①Cu与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为了只得到CuSO4溶液,硝酸只能全部做氧化剂生成一氧化氮,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1mol硝酸能氧化1.5mol铜,同时也消耗1.5mol硫酸,所以100mLl.0moI•L-1稀硝酸即含有0.1mol硝酸中加入1.0mol•L-1稀硫酸的体积为150mL,
故答案为:150;
②该反应的条件为40℃-50℃,所以可以用水浴加热的方式,硝酸易挥发,所以要用圆底烧瓶上方长导管冷凝回流,同时导管能导气,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导气兼冷凝回流;
③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的尾气为NO,要与氧气反应后才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选择AC装置,
故答案为:AC;
(4)根据题中提供的药品可知,实验室制备CuSO4•5H2O较好的方法是在硫酸溶液中用双氧水氧化铜,为保证反应速率可适当加热,得硫酸铜溶液后再通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CuSO4•5H2O,所以实验方案的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以以Cu为原料制取CuSO4•5H2O为载体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题目综合性强,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元素化合物质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硫代硫酸钠(Na2S2O3)用于电镀、鞣制皮革,还用作化工行业的还原剂、棉织品漂白后的脱氯剂等.某研究小组采用2Na2S+Na2CO3+4SO2$\frac{\underline{\;\;△\;\;}}{\;}$3Na2S2O3+CO2,通过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C中倒挂漏斗能否改成插入溶液中的直导管,理由是可以改成直导管.由于通入的空气中含有大量不参与反应的氮气等,不会产生倒吸现象.
(2)B中采用含有不同比例的Na2S和Na2CO3溶液进行三组实验,其中有一组溶液变浑浊,生成的固体物质是硫(S),本组实验的B装置中c(Na2S)/c(Na2CO3)是三组实验中最大(大、小).
(3)若要通过抽滤装置操作使上述混浊液变澄清时,布氏漏斗的漏斗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与吸滤瓶相接.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的部分不得超过塞子高度的$\frac{2}{3}$;向漏斗中加入溶液,溶液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frac{2}{3}$;当吸滤瓶中液面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
(4)工厂对排放污水中Ba2+的浓度测定时可以采用如下流程:
(已知:I2+2S2O32一═2I-+S4O62-

①写出在BaCrO4沉淀中加入过量HCl和HI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BaCrO4+16H++6I-=2Ba2++2Cr3++8H2O+3I2
②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①中所得的溶液时,可以用淀粉溶液为指示剂进行滴定,则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③若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0020mol•L-1,消耗该溶液体积如图2所示,则废水中Ba2+的浓度为7.3×10-4mol/L.
18.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C、CO、CO2在实际生产中有如下应用:
a.2C+SiO2 $\frac{\underline{\;高温\;}}{电炉}$  Si+2CO        b.3CO+Fe2O3  $\frac{\underline{\;高温\;}}{\;}$ 2Fe+3CO2
c.C+H2O  $\frac{\underline{\;高温\;}}{\;}$  CO+H2          d.CO2+CH4  $\stackrel{催化剂}{→}$  CH3COOH
上述反应中,理论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d.
(2)有机物加氢反应中镍是常用的催化剂.但H2中一般含有微量CO会使催化剂镍中毒,在反应过程中消除CO的理想做法是投入少量SO2,为搞清该方法对催化剂的影响,查得资料:

则:①不用通入O2氧化的方法除去CO的原因是避免O2与Ni反应再使其失去催化作用.
②SO2(g)+2CO(g)=S(s)+2CO2(g)△H=-270kJ/mol.
(3)汽车尾气中含大量CO和氮氧化物(NO2)等有毒气体.
①活性炭处理NO的反应:C(s)+2NO(g)?N2(g)+CO2 (g)△H=-a kJ•mol-1(a>0)
若使NO更加有效的转化为无毒尾气排放,以下措施理论上可行的是:b.

a.增加排气管长度                b.增大尾气排放口
c.添加合适的催化剂              d.升高排气管温度
②在排气管上添加三元催化转化装置,CO能与氮氧化物(NO2)反应生成无毒尾气,其化学方程式是2xCO+2NOx$\frac{\underline{\;催化剂\;}}{\;}$2xCO2+N2
(4)利用CO2与H2反应可合成乙醚.以KOH为电解质溶液,组成乙醚----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工作时其负极反应式是CH3OCH3-12e-+16OH-=2CO32-+11H2O.
(5)电解CO制备CH4和W,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生成物W是NaHCO3,其原理用电解总离子方程式解释是4CO+3CO32-+5H2O=6HCO3-+CH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