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两种元素,甲位于ⅡA族,其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ⅢA族,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①x+1 ②x+11 ③x+25 ④x+26 ⑤x+10.
A. | ① | B. | ②③ | C. | ①②③ | D. | 全部 |
分析 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ⅢA族元素若在短周期为相邻;在四、五周期,中间有10个纵行;在五、六周期应注意存在镧系和锕系,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若为短周期,ⅡA族元素、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即乙的原子序数为x+1;
若元素在四、五周期,中间有10个纵行,ⅡA族元素、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1,即乙的原子序数为x+11;
若元素在五、六周期,中间有10个纵行,且存在镧系(14种元素)和锕系,ⅡA族元素、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25,即乙的原子序数为x+25;
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元素在短周期还是长周期,都不会有x+26、x+1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族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电化学降解NO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铅蓄电池的A极为负极,电极材料为Pb | |
B. | 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电路中2mol电子则消耗1molH2SO4 | |
C. | 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为 2NO3-+6H2O+10e-=N2↑+12OH- | |
D. | 若电解过程中转移5moL电子,则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为14.4g |
18.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既可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A. | 通入足量溴水中 | B. | 分别在空气中燃烧 | ||
C. |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D. | 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
15.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量取液体后,量筒中残留的液体要用蒸馏水洗涤并转入相应容器 | |
B. | 熔融纯碱、烧碱时,不能选用石英坩埚,应该选用铁坩埚 | |
C. | 蒸发结晶实验中,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 |
D. | 在测量或监测温度时,温度计水银球碰到容器内壁不影响测量结果 |
2.向含有n gHNO3的稀硝酸中加入m 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硝酸均无剩余.若HNO3只被还原为NO,则n:m不可能的为( )
A. | 3:1 | B. | 5:1 | C. | 4:1 | D. | 9:2 |
1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C. 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c(O{H}^{-})}$不变
D溶液中$\frac{c(C{H}_{3}CO{O}^{-})}{c({H}^{+})}$减小
(2)常温下若溶液由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而得,则下列正确的是AD.
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mol/L
B.若V1=V2,反应后溶液pH一定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3)几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如下表:
当向含相同浓度Cu2+、Mg2-、Fe2+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Cu2+(填离子符号)先沉淀,Ksp[Fe(OH)2]<Ksp[(Mg(OH)2](填“>”、“二”或“<”).
(1)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0.1mol/L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C. 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c(O{H}^{-})}$不变
D溶液中$\frac{c(C{H}_{3}CO{O}^{-})}{c({H}^{+})}$减小
(2)常温下若溶液由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NaOH溶液V2mL混合而得,则下列正确的是AD.
A.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H+)+c(OH-)=2×10-7mol/L
B.若V1=V2,反应后溶液pH一定等于7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1一定小于V2
(3)几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如下表:
离子 | Fe2+ | Cu2+ | Mg2+ |
pH | 7.6 | 5.2 | 10.4 |
20.在一定温度下,NH4N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此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 )
A. | 5:3 | B. | 5:4 | C. | 1:1 | D.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