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X、Y、Z、W四种物质有如图1相互转化关系(其中X、W单质,Y、Z为化合物,未列出反应条件).Ⅰ.若Z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W遇淀粉溶液变蓝,则:
(1)向FeCl2溶液中加入X的水溶液,是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的微粒是Cl2;
(2)工业上Z有多种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Z的一种用途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H2↑+Cl2↑+2NaOH;
(3)生活中所用的Z加入了碘酸钾,过量X与Y溶液反应时可以得到一种碘酸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l2+I-+3H2O═6Cl-+IO3-+6H+;
Ⅱ.若X是工业上用量最大的金属单质,Z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则:
(1)X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2)若用图2装置只进行Z+W X+Y反应(夹持装置未画出):
①完成此实验有多步操作,其中三步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盐酸;c.检验气体纯度
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a(填字母);
②为保证实验成功,上述装置需要改进,方法是(用文字叙述)在甲、乙装置中间增加一个装有水的洗气瓶;
(3)将3.48g Z加入50mL 4mol/L的稀HNO3中充分反应,产生112mL的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能产生沉淀.当沉淀量最多时,至少需要加入2mol/L的NaOH溶液97.5mL (精确到0.1).
分析 Ⅰ.若W遇淀粉溶液变蓝,w是碘单质,X和Y反应生成碘和Z,Z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Z是氯化钠,根据元素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及X和W是单质、Y和Z为化合物知,X是氯气,Y是碘化钠;
Ⅱ.若X是工业上用量最大的金属单质,则X是铁,Z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Z是四氧化三铁,X、Y、Z、W四种物质有如下相互转化关系,其中X、W单质,Y、Z为化合物,该反应是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所以W是氢气,Y是水.
(1)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2)①从实验安全性方面分析;
②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杂质的干扰,在实验中要有除杂装置;
(3)先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再根据原子守恒计算氢氧化钠的体积.
解答 解:Ⅰ.若W遇淀粉溶液变蓝,w是碘单质,X和Y反应生成碘和Z,Z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Z是氯化钠,根据元素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及X和W是单质、Y和Z为化合物知,X是氯气,Y是碘化钠;
(1)通过以上分析知,向FeCl2溶液中加入Cl2的水溶液,使溶液颜色变为棕黄色,
故答案为:Cl2;
(2)工业上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取氢氧化钠,电解方程式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 H2↑+Cl2↑+2NaOH,
故答案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电解\;}}{\;}$ H2↑+Cl2↑+2NaOH;
(3)氯气有强氧化性,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碘酸根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成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3Cl2+I-+3H2O═6Cl-+IO3-+6H+,
故答案为:3Cl2+I-+3H2O═6Cl-+IO3-+6H+;
Ⅱ.若X是工业上用量最大的金属单质,则X是铁,Z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Z是四氧化三铁,X、Y、Z、W四种物质有如下相互转化关系,其中X、W单质,Y、Z为化合物,该反应是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所以W是氢气,Y是水.
(1)高温条件下,铁和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frac{\underline{\;高温\;}}{\;}$ Fe3O4+4H2,
故答案为:3Fe+4H2O$\frac{\underline{\;高温\;}}{\;}$ Fe3O4+4H2;
(2)①氢气还原氧化物的实验中,因为氢气和氧气在一定范围内会产生爆炸,所以实验应该先制取氢气,然后检验氢气再通入氢气,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所以实验顺序为b、c、a,
故答案为:b c a;
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盐酸检验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防止氯化氢气体干扰实验,应该在甲、乙装置中间增加一个装有水的洗气瓶,洗气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在甲、乙装置中间增加一个装有水的洗气瓶;
(3)四氧化三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和NO,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硝酸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和硝酸钠,根据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量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
硝酸的物质的量=4mol/L×0.05L=0.2mol,充分反应,产生112mL的NO,根据氮原子守恒,硝酸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溶液中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0.2mol-$\frac{0.112L}{22.4L/mol}$=0.195mol,硝酸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和硝酸钠,则氢氧化钠和硝酸根离子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设氢氧化钠的体积为V.
NaOH------NO3-,
1mol 1mol
2V 0.195mol
V=97.5mL,
故答案为:97.5.
点评 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同时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分析推断能力,注意(3)题中根据原子守恒计算氢氧化钠的体积较简便,正确确定溶质即可分析解答,难度较大.
A. | 键角为120℃ | B. | 化学组成为SiO32- | ||
C. | 键角为60° | D. | 化学组成为SiO44- |
A. | ls22s22p63s23p5 | B. | 1s22s22p63s23p2 | C. | 1s22s22p2 | D. | 1s22s22p63s23p4 |
A. | a-c=m-n | B. | b-d=m+n | C. | a>b>d>c | D. | b>a>c>d |
A. | 硫酸铝 | B. | 盐酸 | C. | 二氧化碳 | D. | 硫酸 |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Fe3+;
(3)资料显示:SCN -的电子式为.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
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硫元素;
②甲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已知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6mol;
Ⅱ.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现场有700吨左右氰化钠,氰化钠剧毒.有少量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这些泄露的氰化钠可通过喷洒氧化剂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以减轻污染.
(1)写出NaCN的电子式Na+,偏碱性条件下,氰化钠溶液的CN-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N-+H2O2+H2O═NH3↑+HCO3-;
(2)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CN-中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要探究Cu2+对双氧水氧化CN-是否起催化作用,请你完成下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己知: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步骤: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含氰废水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只向甲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内两支试管中的CN-浓度 | 现象与结论: 若甲试管中的CN-浓度小于乙试管中的CN-浓度,则Cu2+对双氧水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 若两试管中的CN-浓度相同,则Cu2+对双氧水破氰反应不起催化作用 |
CO2(g)+3H2(g)?CH3OH(g)+H2O(g),测得其中CO2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密闭容器的体积为1 L | |
B. | 反应达平衡,氢气的转化率为0.75 | |
C. | 反应达平衡,氢气平均反应速率0.075 mol/(L•min) | |
D. | CO2或H2O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