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渐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KMnO4在常温下能与浓盐酸反应),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 |
B. | 若A为硫酸,B为大理石,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先出现浑浊后变澄清 | |
C. | 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 |
D. | 上述实验中仪器D可以用长玻璃导管代替 |
分析 A.浓盐酸与KMnO4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会出现褪色现象;
B.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钙,硫酸钙微溶附着在大理石表面组织反应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不一定变澄清;
C.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
D.实验中D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解答 解:A.浓盐酸与KMnO4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通入品红溶液中褪色,故A正确;
B.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钙,硫酸钙微溶附着在大理石表面组织反应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B错误;
C.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由于一水合氨为弱碱,则氢氧化铝不能溶解,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但不溶解,故C错误;
D.如生成气体极易溶于C中液体,则C中液体上升,因C的球形部分体积较大,当C中液体脱离液面时,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可回落到C中,从而可起到防止倒吸作用,则不能用长玻璃导管的代替,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性质的实验探究,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某物质熔融状态可导电,固态可导电,将其投入水中所形成的水溶液也可导电,则可推测该物质可能是( )
A. | 金属单质 | B. | 非金属单质 | C. | 可溶性碱 | D. | 可溶性盐 |
3.考古学常用14C来确定文物的历史年代,14C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A. | 6 | B. | 8 | C. | 14 | D. | 20 |
10.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的是( )
A. | 2-甲基-1-丁醇 | B. | 2,2-二甲基-1-丁醇 | ||
C. | 2-甲基-2-丁醇 | D. | 2,3-二甲基-2-丁醇 |
7.甲烷在高温下可分解生成C2H2和H2.一定量的甲烷部分分解成C2H2和H2后,仍有CH4剩余,所得混合物的平均式量为12.8,则甲烷的分解率为( )
A. | 10% | B. | 25% | C. | 50% | D. | 75% |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性强弱:H3PO4<H2SO4 | B. | 稳定性:HF>H2S | ||
C. | 碱性:Ca(OH)2<Mg(OH)2 | D. | 非金属性:N<Si |